誤用AI生成虛構案例 華裔律師遭公會調查
【明報專訊】卑詩省一名華人律師向法院提交由人工智能ChatGPT生成的虛構案例法律摘要,法院裁定,雖然被告無意作出欺詐行為,但仍需支付堂費。此外,卑詩律師公會正對該律師操守展開調查。
據案情透露,中文姓名譯音柯崇(Chong Ke,音譯)的律師,被指控利用ChatGPT編寫法律摘要,支持案中父親帶孩子去中國的申請,但同案中的另一方律師卻發現,柯崇提交給法院的案例中至少有一個是虛構的。
柯崇其後承認「犯下嚴重錯誤」,在利用ChatGPT編寫法律摘要時未作核實,她指無意誤導法庭或對方律師並為此道歉。據悉,她在開庭之前撤回申請。
卑詩最高法院法官David Masuhara在裁決中表示,在法院文件與提交予法院的其他材料中引用虛假案例屬於濫用程序,相當於向法院作出虛假陳述,若不加以控制,可能會導致誤判。
法官接受柯崇呈交的解釋,即她對ChatGPT的風險一無所知,並已採取措施來糾正錯誤。
他讚揚案中另一方的法律團隊資源充足,發現該兩宗虛假法律案例不可能獲納入法律紀錄,但拒絕對柯崇處以特殊費用的懲罰,原因是只有於嚴重濫用司法制度、故意不誠實、或存在惡意不當行為的情況下,有關處罰才適用。
法官說,柯崇亦已遭受重大負面影響,並已真誠地向法院道歉,承認犯下嚴重錯誤,不過,柯崇並無注意卑詩律師公會於去年6月及11月發出的通知,警告人工智能的風險,同時警告ChatGPT本身輸出的案例可能不準確,柯崇使用假案例導致案件延誤,亦為對方律師帶來混亂與額外的工作。
法官認為,由於柯崇提供的虛假案例,並遲遲不作出補救措施,令到另一方律師不得不採取各項措施來處理,有關的額外工作與費用,應由柯崇個人承擔,他裁定柯崇應承擔相當於兩日法院的聆訊費用,涉款數千元。
另外,法官更勒令柯崇必須審核其正處理的所有檔案,若發現有人工智能生成的法律摘要,必須即時通知另一方律師,否則必須於30日內向法院提交一份審核報告。
法院作出裁決後,卑詩律師公會發言人Christine Lam確認,該會正調查執業會員柯崇的行為。
她還說,該會已向律師發表關於適當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指引,並希望律師若依賴人工智能為客戶提供服務,應恪守合格律師的行為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