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中國:內地以電影宣傳防騙
【明報專訊】「多一人觀影,少一人受騙」。電影《孤注一擲》是2023年內地熱門電影,於內地累計票房逾38億元(人民幣,下同,約43億港元),不但成為2023年度暑假檔冠軍,亦是內地累計票房第11位,電影上映後更於內地掀起反詐騙熱潮。
真實案件改編
《孤》劇情以「騙徒」、「受害人」和「公安」角度講述詐騙園區的故事,以真實案件改編,導演申奧拍攝前曾採訪公安,蒐集資料。電影播出後,各地公安借電影宣傳防騙資訊,例如貴州省普定縣公安在電影院擺放反詐騙的攤位、展示牌和標語宣傳;浙江公安更邀請市民免費觀看電影,並派員於戲院宣傳反詐騙信息。
電訊網絡詐騙 佔騙案八成
中國公安部於2023年6月表示,「刷單返利」、虛假網絡投資理財、虛假網絡貸款、冒充電商物流客服、冒充公安、檢察和法律機關、虛假徵信等電訊網絡詐騙,佔總詐騙案近八成。其中「刷單返利」佔詐騙案約三分之一,騙徒會以「免費送禮品」、「點讚評論出佣金」等方式,誘事主下載手機應用程式做「刷單」任務,事主或能先收到小額佣金,但騙徒隨即誘使事主接更高金額的任務,或要求事主付錢解凍佣金,從而騙錢。受害人主要為學生、低收入人士及無業者。深圳市公安局大鵬分局2023年7月表示成功攔截一單「刷單返利」騙案,阻止事主轉帳50萬元予騙徒。
留意新型詐騙手段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於2023年10月特別提醒消費者重點防範3種新型欺詐手段,包括校園借貸詐騙、「AI換臉」和冒充監管部門。如騙徒以「零門檻、無抵押、無利息」等噱頭,吸引學生借貸,刻意隱瞞手續費與服務費、還款期限、逾期賠償等關鍵信息,導致借貸學生背負高額利息。當學生無力償還欠款,便再次誘騙學生到新的平台貸款,以債還債。
隨着科技進步,內地亦有騙徒利用非法獲得的個人信息,透過人工智能(AI)製成事主親人、同事或公職人員的影片和聲音,冒充身分行騙,並利用視像通話、語音轟炸等手段降低受害者的防備心,繼而向事主發送銀行卡轉帳、虛擬投資理財等詐騙信息。另有騙徒冒充金融監管部門,透過短訊、郵件、互聯網等渠道發布虛假「保護資金」信息,誘使事主繳交「保證金」等。
(主要學習重點:人民生活素質的轉變與提升)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5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