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婦迎合主流口味改良麻辣燙
把握疫情有好舖位空出契機 8成客人說英語
【明報專訊】經濟逆流之下,在很多餐飲同行相繼關店或收縮業務之時,有十多年餐飲業經驗的姚先生和羅小姐夫婦不到2年時間在大溫開了4間店,目前正在準備開第5間。他們將這中式街邊食物麻辣燙,改造為本地主流群體鍾意的口味,店內8成以上的客人說英語。
姚先生和羅小姐2017年從澳洲搬來溫哥華。此前,夫婦二人在澳洲留學,畢業後曾在當地經營咖啡連鎖店;來溫哥華後,姚先生曾在北美高端火鍋連鎖店擔任高管,羅小姐則一直從事市場營銷工作。
用夫婦二人的話說,現在做的這個項目在腦海中思考了多年,疫情提供了一個契機,很多餐飲店做不下去了,一些很好的店舖位置空了出來。於是,去年2月,他們在本那比開了第一間店「大味 BIG WAY HOT POT」。
雖然名字叫火鍋,他們售賣的其實是麻辣燙。羅小姐表示,這是他們考慮再三的決定,「我們對自己的定位並不是傳統中餐,我們熟悉和希望做的是本地人市場,在澳洲如此,在溫哥華也如此。」
她解釋說,因為本地人更習慣分餐,所以一人一鍋比傳統的大火鍋更能讓他們接受;又因為他們不喜歡吃太燙的東西,且一旦每桌都提供火,客人就會坐很久,加之考慮安全問題,最終選擇了做麻辣燙。
她又說,麻辣燙也有自身的缺點,「很多中國人覺得太低端,但我們想做的是新式餐飲,希望客人更多元化,所以我們不但降低了辣度,每天提供10款常規湯底,包括沙茶、冬陰功、味噌等其他族裔習慣的口味。」
羅小姐指,目前他們的客單價能做到25元左右,略高於最初預期;每天從上午11時經營至凌晨2時,店內都很火爆。客人中8成以上說英文,以第二代華裔為主,其次是東南亞裔;位於溫哥華市中心的分店已沒有說中文的服務員。
她續指,他們選址會綜合考慮人流量、主流人群比例、人口年齡等因素。第一間店開業的前三天,確實客人不多,也曾擔心過,不過從第四天就開始好轉,一周後就收支平衡,一個月後就出現正向現金流,「我們會監控很多數據,正因為數據都向好,才給了我們持續開店 的信心」。
第一間店開業後僅一個月,「大味」又在本那比開了第二間,與第一間店只距離50米,生意依然火爆。隨後又在列治文和溫哥華市中心開出第三間和第四間,列治文和溫市中心店每間投資在100萬元上下,全部員工接近280人。
羅小姐認為,新店開業很快就有穩定的客人,只說明產品被接受,日常運營中如何管理員工,控制成本,應對同行競爭都需要豐富的經驗。
她笑言:「我們也是交過學費過來的」,雖然一年多來人工已經漲了兩次,但因為食材和消耗品等都是多店集中採購,目前成本控制得較好。
她還指,本地主流群體受經濟環境影響明顯,對價格十分敏感。過去不少本地客人尤其是年輕人一周可能在外就餐3至4次,現在生活成本上升,自然就會減少外出就餐的頻次。
羅小姐進一步說,吃麻辣燙的預算可以很靈活,有人一餐吃10元,有人一餐吃50元,有人發工資那天就多吃一點,「我們每天有120個左右的食材品類可供選擇,每2個月推出一個新鍋底,給所有客人都送冰淇淋,happy hour時段免費提供飲料,這就讓客人覺得很值。」
姚先生則表示,高端餐飲受目前經濟環境影響更大,部分原來高端餐飲的客人現在消費降級,反而增加了吃麻辣燙的人。
他補充說,疫情3年有一半以上的餐飲店被洗牌;疫情期間餐飲業基本都依賴外賣訂單生存,可外賣用戶忠誠度低,如果現在仍過度依賴外賣訂單,無法長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