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9.15
    星期五

語文小錦囊:自釣自吃一樂也

[2023.09.15] 發表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不少人吃魚時小心翼翼,怕被魚骨刺到,中國著名作家馮驥才也因而少吃魚,但他喜愛的家常菜卻是自己釣來的鯽魚(鯽,粵音「積」)。

馮驥才生於天津,是中國當代著名文學家、畫家,現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以及天津大學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1960年中學畢業後,馮驥才在書畫社從事繪畫工作,1970年代末開始文字創作,著作包括《啊!》、《雕花煙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珍珠鳥》等。

■節錄

雞不能吃自家養的,魚必須吃自己釣的。

前者的緣故是,家禽通人性,吃時下嘴難;後者的緣故是,釣魚又吃魚是雙倍的樂趣。

深秋晨時,在水塘邊擇一幽僻處,取香餌一珠,黏於銀鉤之尖,悄悄下竿於葦草間。水色深碧,魚漂明亮,尖頭露出水面,顯得十分靈通。漂兒連着細如髮絲一般的敏感的線,再接着埋伏在香餌中銳利的鉤兒。少焉,魚漂忽的一動,通報了水底的魚訊。這時千千萬萬沉心屏息,握竿勿動,待這漂兒再動兩下,跟着像出水的潛水艇頂上的天線,直挺挺升起來,一直升到根部。一個生活中那種小愉快將臨的關鍵時刻到了。手腕一抖,竿成彎弓,水裏一片驚慌奔突的景象。釣者最大的樂趣也就在這短暫時刻裏。倘是高手,必然不急於把魚兒提上來,而是用欲擒故縱之法,把魚兒在水裏拉近放遠,直遛得沒了力氣,泄了氣,認了頭,翻過雪白的肚子,再拉上岸來。

當然這魚既不是鯉魚草魚,也不是武昌白鰱。唯鯽魚,秋日裏最大最肥,而且吃餌的表現,是一種極優美的「托漂」。不像鯉魚草魚,吃食時橫掃而過,把魚餌吞下去一拉就走,魚漂也被一同拉入水中,這稱「黑漂」。黑,就是魚漂在水面上一下看不見了。鯽魚吃食要文靜幽雅得多,它們習慣於垂頭吸食,待把魚餌吸入口中,一抬頭,魚漂便直挺挺浮升上來,就叫做「托漂」。天下漁人,一見托漂便知是鯽魚;一見鯽魚心中必大喜。唯鯽魚之味才鮮美也。

若釣到半斤左右鯽魚,勿燒勿燜,勿用醬油。魚見本色,最具魚味。

……

我生來心急怕刺,吃魚不多,惟此樣魚,卻是家常喜愛食物。一是鮮美滋味,天下無雙;二是自釣自吃,自食其力,自食其果。我人生中最喜歡嘗到這種成果。

君若有意,不妨照方一試。但別忘了,不能不釣而吃,而是先釣後吃。自釣自吃,才是此種美食之要義也。

——節錄自馮驥才《吃鯽魚說》

■學一學

動態描寫

馮驥才以動態描寫,細描從掛魚餌到釣得鯽魚的過程。動態描寫既可用於人物表情、姿態、動作等,亦可用於景物變化,例如上文描寫角度集中在魚漂,刻畫魚漂(浮標)掉進水後尖頭露出水面,再「忽的一動」,釣魚者便知水底有魚;然後,魚漂動兩下,又直挺挺升起,令釣魚過程更具體和生動。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中華小學堂 第002期]

更多教育
講故事:打嗝怎麼辦?
【明報專訊】小芬今天一早起來,美美地伸了一個懶腰,正準備下牀梳洗時……「呃!」小芬連忙捂住口。原來她打嗝了!小芬把手放下來,正打算把心思轉移...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