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銷外地 房委工廈工場逼遷私廈租貴 領視障者探光 港製盲杖路茫
【明報專訊】盲人杖為失明人士在黑暗中探路,但在港扎根35年、產品揚威至出口海外的唯一港製盲人杖工場自身亦前路茫茫。這個工場由現已78歲、本身也是失明人士的黎水根創辦。水根叔說,面對本地工業萎縮,工場愈搬愈細,至房委會去年以建公屋為由收回其工場所在的火炭穗輝工廈,他被逼遷近一年,終難抵私人工廈租金貴昔日近倍,下月租約到期料不續租。30年「水根杖」手藝恐失傳,水根叔盼政府可撥盲人工廠部分空間助其重置工場,令他可繼續改良設計,為本地盲人提供最適合本地使用的手杖,「政府都唔幫我,我點幫到佢]呢?」
踏進水根叔現暫租工廈200多呎單位,放滿盲人杖零件、製作盲人啤機以及出貨用的紙箱,現月租7000多元;不過2013年起租用的火炭穗輝單位月租僅4000多元,面積卻大一倍達400多呎。
反覆改良創口碑 疫下靠積蓄捱租
水根叔說,自製盲人杖的念頭,自他初次接觸盲人杖後油然而生。他3歲起因病失明,兒時只有「盲公竹」,少年時從盲人組織收到第一支藤製盲人杖,但無法伸縮攜帶不便,其後本港引入英國及加拿大製伸縮盲人杖,惟價錢貴售200多元,更「踢一踢就彎」。
水根叔在盲人工廠學藝造杖,靠細心聆聽機械聲變化、感受零件手感反覆改良盲人杖。白色鋁製短杆的長度改至符合港人身高,又調整手柄、接地杖頭物料及大小,杆與杆之間接口位亦增膠邊減少磨蝕。「水根杖」漸在本地盲人社群以耐用為名創出口碑,其後更外銷至東南亞、內地等地。
水根叔1988年成立公司在港量產「水根杖」,惟工場愈搬愈小,2006年起將部分生產工序搬回內地,但堅持內地只負責生產零件,組裝及逐支手杖的品質驗證仍親自負責,現每支手杖售100多元,惟疫下盲人3年少外出,他靠儲蓄難捱貴租。一直協助水根叔的香港失明人互聯會總幹事盛李廉慨嘆,水根杖做到出口,如任憑手藝失傳「如何講好香港故事?」
房署:房屋是首務 須平衡不同需要
記者向房屋署查詢會否協助水根叔,署方稱本港可發展房屋土地供應緊張,公營房屋短缺是政府當下首要解決問題,房委會須平衡社會不同需要作困難決定;又稱房委會其他工廈如有空置單位,會以「即場競出租金公開性投標」方式出租,茼雪N者留意公告。
水根叔盼接觸何永賢「問點解」
水根叔現只有一個心願,盼可接觸房屋局長何永賢「問點解」。記者最後邀請水根叔與公司招牌合照留念,才見公司標誌原來是火炬,象徵為盲人在黑暗中帶來光芒,他搖頭輕嘆,「係囉,躠o,就算係我呢個年紀,我都仲可能發光家嘛」。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