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日理解字眼異同 專家看法不一
G7峰會結束後,路透社引述日本和法國官員以至西方專家分析,領袖聯合公報的對華措辭經過反覆斟酌,例如強調並非尋求「阻撓中方經濟進步和發展」等表述,而「去風險化(而非脫u)」正正反映歐洲和日本對美國迫得中國太緊的關切。柏林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執行主任胡謐空(Mikko Huotari)向路透社表示:「這是G7避免予中方投訴藉口、避免將全球南方推開以至維持G7內部平衡的一次主動嘗試。」
張泊匯指美讓步 王義桅稱美脅迫歐
張泊匯認為,G7峰會聲明用上「去風險化」一詞,顯示那些國家或許迫使美國接受這字眼,以達成聯合公報。他認為北京應寧可要去風險化多於脫u,但同時也明白到實際執行上不會有分別。他指美國對華政策不會只限於去風險化,華府肯定會繼續尋求在關鍵和重要領域上脫u,如此則G7公報提到去風險化不會改變任何事,「實際上這意味蚍甯w和美國會繼續尋求不同對華政策方式,北京對此理應心知肚明」。
惟高敬文相信,歐盟、美國、日本「基本上是」對去風險化的理解一致。他指美國也許想在半導體行業設限上走得更遠,但G7峰會展示了民主發達國的高度理解和團結,「烏克蘭戰爭加深這股團結,G7向中國發出強力警告的意願,不止限於台灣,也關乎南海國際規範和貿易常規」。
王義桅則堅持認為去風險化是美國「脅迫」歐洲的結果。他承認相信歐洲在對華關係「去風險化」上也有自身考慮,畢竟歐盟一直強調在中美之間找「第三條道路」,但其經濟相對依賴外部市場,獨立性有限,因此不希望真正對華「脫u」,但會尋求降低其脆弱性,令供應鏈多樣化,並利用「自主可控」、「韌性」等詞作表述。但他質疑去風險化實際上專門針對中國,只是美國領導以所謂武力攻台的傳言作為藉口,而尋求跟中國逐漸脫u,為最終達到「去中國化」目的作鋪墊和煙幕,形同「溫水煮蛙」。他形容美國「脅迫」盟友對華去風險化,實際上是脫u和去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