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國通過「氣候公義」決議創歷史
太平洋島國大學生伙瓦努阿圖推動 促闡明各國氣候行動責任
聯合國大會周三(29日)通過歷史性的「氣候公義」決議案,首次要求海牙國際法院(ICJ)就各國在氣候變化的義務及不作為的後果提供諮詢意見。議案由一班太平洋島國大學生和瓦努阿圖政府推動,獲全球逾130個國家共同發起,特別尋求考量對受氣候變化嚴重威脅的發展中島國責任。預期ICJ兩年後發表諮詢意見,雖不具法律約束力,但勢將對各國政府行動帶來影響,並為氣候訴訟提供指引。
ICJ的諮詢意見將是首度嘗試在國際法下闡明各國的氣候行動責任。2015年《巴黎協定》並沒有對各國達至排放目標訂立法律指引。前天通過的決議訂明要求ICJ釐清「已對氣候系統和環境的其他部分造成顯著傷害的國家」須承受的法律後果,並特別考量對「特別受氣候變化威脅的小型發展中島國」以及未來世代的義務。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ICJ的意見將協助聯合國大會及其他機構以及各成員國,「採取世界迫切所需的更大膽和強硬氣候行動」。
決議案由一班太平洋島國大學生於2019年發起活動推動,瓦努阿圖政府2021年起展開游說,獲其他太平洋島國支持。瓦努阿圖本月在72小時內連續遭兩個4級熱帶氣旋吹襲,大量基建受到破壞,民眾需撤離,部分居民持續數天斷水斷電。瓦努阿圖總理卡爾薩考(Ishmael Kalsakau)在決議通過後表示:「今天我們見證氣候公義取得超乎比例的勝利。」他形容該「歷史性的決議」標誌多邊氣候合作的新時代,將更全面聚焦合乎國際法,並在將人權和世代間平等置於決策優先考慮。
ICJ意見雖不具法律約束力,但為瓦努阿圖政府處理氣候外交的巴特利特(Christopher Bartlett)解釋,ICJ可援引《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等其他具即時效力的法律文件。氣候關注組織寄望決議能加強對未能應對暖化危機的污染國施壓。路透社稱ICJ的意見將有助處理全球約2000宗待審的氣候相關訴訟。倡議組織「憂思科學家聯盟」(USC)成員薩達伊(Shaina Sadai)形容這是為全球訴訟提供借鑑指引的「關鍵一步」。
美中兩大碳排放國未參與提案
決議案雖獲一致通過,但美國和中國兩個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國並未參與提案。
一名美國高官對決議案表示嚴重關切,稱該「司法程序」最終可引致各國意見不合,令目前努力徒勞無功,強調美方認為外交手段方最有效推進全球應對氣候危機。
(法新社/衛報/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