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中貿易額去年創紀錄 進口首突破1000億元
【明報專訊】聯邦統計局數據顯示,加中貿易額去年刷新紀錄,進口額更首次突破1,000億元大關。經濟學者和專家認為,隨需求增加以及已形成的供應鏈在疫後世界重新發揮作用,企業的目光已超越兩國之間的政治緊張局勢。
卑詩大學商學院教授布蘭德(James Brander)指,若沒有政府政策指示,例如那些目前限制跟俄羅斯做生意的規定,公司不會優先考慮政治因素。他說:「即使(國與國之間)存在緊張關係,但除非有明確的政策,否則經濟或貿易流動乃至總體經濟活動,都不會因政治緊張局勢而受到重大影響。」
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加拿大去年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創下新紀錄,突破1000億元,較2021年的860億元增加16%。
去年進口量最多的類別是消費品,達310億元,緊隨其後是電子和電機設備,總值280億元。
數據顯示,加拿大對華出口額也創歷史高位,達279億元。在2018年中國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被捕,以及中國拘捕兩名加拿大人康明凱(Michael Kovrig)和斯帕弗(Michael Spavor)之後,加拿大對華出口量一度大跌。
在孟晚舟獲釋返回中國後,北京去年撤銷對加拿大芥花籽實施的3年禁令。但最近由於曝出中國被指涉嫌干預加拿大大選及官方確認中國監視行動的新聞,加中之間的關係現在依舊緊張。
加拿大亞太基金會(Asia Pacific Foundation of Canada)項目經理烏菲姆塞娃(Anastasia Ufimtseva)認為,儘管經濟和政治「緊密相連」,但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協調一致,至於企業將遵從全球貿易動態,並尋求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法。
她指出,企業要尋找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替代並不容易,儘管很多國家均稱在疫情後要建立替代供應鏈結構,但若業務已建立,並已有供應商,轉換成本會很高而且困難,尋找構建該基礎設施的替代方案將需要很長時間,而且在疫情過後,現有的供應鏈已回復穩定。
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家特雷弗勒(Daniel Trefler)亦稱,製造業供應鏈不可能輕易轉移,短時間很難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