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新聞:灣區9+2市GDP去年增約2% 內地9市增4100億 主要深圳貢獻
【明報專訊】大灣區各城市陸續公布去年經濟數據,結果顯示,在經濟表現較疲軟的情G下,2022年大灣區內地9市的GDP總額為10.4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4.6%,升幅較2021年收窄。如計及香港與澳門,則預計去年大灣區9+2城市的GDP總和約12.9萬億元,較2021年升2%左右。
明報記者 陳子凌
綜合而言,灣區內地9市去年GDP總量排名不變,深圳以3.24萬億元居首,原本有機會突破3萬億元經濟規模的廣州,因去年GDP僅增長1%,而以GDP總量2.82萬億元居次;佛山及東莞繼續排第三和第四。這4個城市亦是灣區內地9市中達到萬億GDP水平的城市。
累計下來,9個城市的GDP總和從2021年的10.05萬億元升4.6%至10.46萬億元,但增加的4100億元當中主要依靠深圳貢獻。事實上,去年9市當中,GDP增幅最好的是惠州,年升4.2%,但對GDP增量的貢獻只有10%左右,而增幅次好的分別是深圳及江門,同樣升3.3%,佔9市GDP增量約42%及4%。至於去年GDP增幅最弱的是中山和東莞,分別錄得0.5%和0.6%升幅。
廣州增1% 中山東莞升幅最弱
另一方面,據香港統計處公布的預估數值,香港去年GDP按年倒退3.5%,以2021年GDP為2.86萬億港元估算,香港去年GDP預估約2.76萬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2.37萬億元;而至截稿前,澳門尚未公布全年經濟數據,按其去年首3季GDP為1283.88億澳門元換算的話,則澳門首3季GDP約1051.15億元人民幣。加上內地9市GDP,大灣區9+2城市去年的GDP總和估計約12.9萬億元,較2021年的12.6萬億元增約2%。
事實上,去年灣區各市經濟表現未如理想。香港GDP按年倒退,政府發言人稱,主要受外圍環境急劇惡化及跨境陸路貨運受阻、整體貨物出口大跌所拖累,而第五波疫情及金融狀G收緊,也致本地需求減弱。
固定資產投資 9市僅深圳東莞惠州升
內地方面,去年灣區9市的固定資產投資只有深圳、東莞和惠州錄得按年升幅,但也只得逾8%的單位數增長;其中,8個城市的房地產投資在去年樓市不景氣之下,更顯著倒退,只有深圳仍保持增長;加上去年疫情反覆,封控措施下市民消費減少,各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只維持低單位數增長,珠海及肇慶更按年減少;同時封控下企業受停工停產、原材料漲價等影響,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表現也欠佳,尤其是去年跌1.3%的東莞,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佔GDP比例近一半,工業生產承壓也就成為東莞去年經濟接近零增長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