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2.30
    星期五

盧寵茂:控疫責任轉至市民 劉宇隆:日後打針看個人意願

[2022.12.30] 發表

【明報專訊】本港昨起取消「疫苗通行證」及大部分社交距離措施。被問到為何突然轉變對疫苗通的取態,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昨稱一直有評估政策成效,現在只是「轉折點」,政府無改變對「一老一幼」接種率低的關注,又稱是時候將管控疫情的責任和權力,由政府轉移至市民。政府專家顧問劉宇隆認為,本港除了「制度性復常」,亦需「思想復常」,過去3年「非一般」措施需全盤重新檢視,日後市民打針與否應以個人意願為依歸,並建議本港可於兩周後考慮取消感染者強制隔離,至農曆新年後逐步取消戶外口罩令。

倘跌至1.5萬宗 劉倡撤強制隔離

本港昨日公布新增24,895宗新冠個案,23,589宗屬本地感染,醫管局公布多62人死亡。劉宇隆昨於港台《千禧年代》稱,現時社區傳播情况呈「頂峰橫行」,料單日陽性個案約兩周後下跌,待跌至每日1.5萬宗,可考慮取消感染者強制隔離要求。口罩令方面,他認為是成本效益最高的措施,可待農曆新年後考慮取消要求戶外戴口罩。

劉宇隆說,本港面對新冠病毒的思維要「180度改變」,須全盤檢視防疫措施,包括疫苗接種策略,日後要尊重不願意打針者的意願。劉稱目前大部分長者均曾染疫或已打疫苗,已打兩至三針長者的染疫死亡風險,與流感基本上很接近;幼童接種方面,他認為應尊重家長想法,惟需清晰讓家長知悉幼童無打針染疫的風險。

盧寵茂於同一節目稱,是時候將管控疫情的責任和權力,由政府轉移至市民,日後有否不適、需否求診或請病假,都應由市民決定,重申是次放寬並不突然。盧認為毋須執著將新冠與流感比較,又指新冠對醫療系統的影響大於流感,兩種病毒應是「疊加」,「一加一可能大於二」。

盧:政策無疑要顧內地疫策

上周末仍強調一老一幼接種率低,不宜撤銷疫苗通,事隔數天「轉口風」,盧寵茂回應稱所有政策都應適時考慮成本效益,現在只是「轉折點」,又稱政府無改變對長幼接種率的關注,而疫苗通對推動有關群組接種率的成效減低,政府將繼續推動院舍接種,及考慮其他方法推高長幼接種率。

被問撤銷疫苗通是否存在「心理關口」,盧寵茂於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稱,唯一心理關口是如何保障市民健康和醫療系統,亦承認考慮本港政策時,毫無疑問要兼顧內地防疫政策。

(新冠疫情)

更多要聞
反修例檢控組增調首長級2變5人 律政司「案件呈述」上訴 去年6宗全涉暴動案
【明報專訊】刑事檢控專員楊美琪昨發表刑事檢控工作報告《香港刑事檢控2021》,披露專責處理反修例示威案的「特別職務組」在成立兩年後,組內的首... 詳情
議員批人工島估價「粗疏」 團體指強推漠視民意
【明報專訊】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中部水域人工島研究,會上有議員關注工程造價及填海進度等,發展局早前提高人工島工程項目造價估算至580... 詳情
憂北都同時發展增造價 G19促排優次
【明報專訊】發展局早前公布中部水域人工島規劃,最新造價估算增至5800億元。由18名無政黨立法會議員組成的「G19」認為,未來尚有「北部都會... 詳情
【明報專訊】人大常委會正處理特區政府提請國安法釋法,內地官方中央電視台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昨決定將有關國安法釋法建議稿相關草案,提... 詳情
人均廢物量去年重返高峰 環署:疫緩經濟活動增 環團:減廢政策失效
【明報專訊】環保署昨公布《2021年都市固體廢物監察報告》,去年棄置於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量為415萬公噸,平均每日11,358公噸,較20...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