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懶人包:西貢六角岩柱群 入選世界地質遺產
【明報專訊】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2022年10月22日公布,西貢東郊野公園糧船灣至果洲群島一帶的早白堊世流紋質岩柱群(簡稱六角形岩柱群)入選首100個地質遺產地,獲認證為全球罕見且最具代表的奇觀。漁護署表示,六角形岩柱群值得讓市民及國際認識其珍貴價值,以及培養保育意識。
逾億年歷史 佔百平方公里
六角形岩柱群已形成逾1.4億年,2009年納入香港地質公園。岩柱群經火山爆發後天然形成,岩柱群排列整齊及密集,分佈範圍廣闊,覆蓋陸地及海洋,由西貢東郊野公園糧船灣、滘西洲、吊鐘洲、甕缸群島至果洲群島一帶都可見,範圍約100平方公里,共有約幾百萬條岩柱,每條平均直徑1.2米,最大直徑達3米。
六角形岩柱群另一特色是岩石均以較淺色流紋質火山岩形成,因岩柱含豐富硅質,顏色相比世界各地的六角形岩柱較淺,經風化後成為土黃色。經33名國際專家評估,在181份來自56個國家的地質遺產地提名中,香港六角形岩柱群入選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首100個地質遺產地。
美大峽谷雲南石林亦入選
漁農自然護理署高級地質公園主任陳羽嵐表示,非常榮幸西貢六角形岩柱群,與世界較著名的地質產地如美國大峽谷、內地石林喀斯特地貌等齊名,證明香港的六角形岩柱群有珍貴價值。她期望可將岩柱群發展成可持續發展旅遊,讓國際認識其獨特之處,並建議遊客欣賞岩柱群時可拾起地上石塊,親身觸摸及仔細觀察,藉以引發他們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及培養保育意識,但提醒切勿將石塊據為己有,應以愛護心態欣賞。
時任環境局長黃錦星2021年10月接受訪問稱,會針對《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中提出設立濕地保育公園及自然生態公園的建議作策略研究。黃錦星表示,將來沿深圳河、由西至東會形成一條綠道,連接現有生態資源,例如東面有世界級的地質公園,西面有拉姆薩爾濕地,而綠道連接兩者,既可增加「生態容量」,市民亦多了一條可一日內可觀賞兩地的郊遊徑。
將設「綠道」連接濕地
黃錦星又稱,新界北邊境亦具有建築及歷史特色的碉堡,而東面、最快2024年劃為郊野公園的紅花嶺具相當生態價值,可與北面的梧桐山公園及南面的八仙嶺郊野公園融合。
■Quicktake
? 西貢東六角形岩柱群入選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首100個地質遺產地
? 北部都會區擬興建綠道連接地質公園、拉姆薩爾濕地等
■思考題
參與資料,試評估六角形岩柱群入選百大地質遺產對本港發展可持續旅遊所發揮的正面作用。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