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懶人包:疫下貧富更懸殊
【明報專訊】樂施會2022年10月5日發表報告,分析本港在新冠疫情爆發前後貧窮及就業狀况,發現疫下貧富懸殊更嚴重。樂施會總裁曾迦慧形容差距已到臨界點,促請政府延長或檢討多項紓困措施。
貧富戶入息差距46倍
樂施會《香港貧窮狀况報告:疫下本港貧窮與就業面貌》分析政府統計處2019年至2022年第一季的數據,將住戶按月入中位數水平分成十個等份,發現最貧窮組別收入中位數由2019年疫情前3500元下降至2022年首季2700元,跌幅逾兩成;同期最富裕組別月入中位數則由12萬元升至12.76萬元,升6.3%,兩組別的差距由33.3倍擴大至46.3倍,反映貧富在疫情下更懸殊。
報告又指出,2022年首季家庭月入低於全港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的貧窮人士失業率達26.1%,而非貧窮人士失業率僅3.4%。雖然失業兩個月或以上的貧窮人士在2022年首季回落至59.8%,較2021年73%減少13.2個百分點,但仍有四分之一人失業逾半年,其中零售、住宿和餐飲服務及低技術工種屬失業重災區。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2022年9月以問卷訪問732名基層市民,71.4%受訪者稱疫情導致收入減少,47%稱有家庭成員正失業,逾60%表示有家庭成員就業不足。單親母親劉女士2022年2月受訪稱,她原於麵包店任職,因疫情下店舖結業失業近半年,需向親友借貸養家。
關注團體倡延失業金
政府2022年2月推出「臨時失業支援」計劃,錄得47萬宗申請,當中35萬人獲批1萬元資助,涉款35億元。樂施會向政府提出多項短、中、長期建議:延長「臨時失業支援計劃」至2022年底,料額外有12萬人受惠;調高最低工資至45.4元,最少惠及近34萬名低薪工友,盡快實行每年一檢;延長在職家庭津貼最低工時要求的措施,並下調最低工時要求至36小時,讓臨時工或散工亦受惠;調整「中高齡就業計劃」津貼金額,向聘用40歲或以上失業人士的僱主增加1000元資助金額等。
社協亦建議當局將「臨時失業支援」計劃恒常化,改設短期失業及就業不足援助金,援助額為每月正常收入八成,上限16,000元,最多可領取6個月。政府2022年4月表示,計劃用意是解失業者燃眉之急,是單次措施,沒計劃再放寬至就業不足者或恒常化。
■Quicktake
˙ 樂施會報告指出香港貧富戶月入中位數差距由33.3倍擴大至46.3倍
˙ 59.8%貧窮人士失業達兩個月或以上
˙ 關注團體建議延長或恒常化「臨時失業支援」計劃及檢討其他紓困措施
■思考題
參考資料,試提出兩個有助緩減貧富懸殊的建議。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