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0.24
    星期一

公民點對點:公營牙科服務供不應求

[2022.10.24] 發表
適當的口腔護理習慣有助預防口腔問題,惟公營牙科服務不足,難免影響市民健康。
2020年地產商鷹君集團伙同港大李嘉誠醫學院舉辦「學前兒童口腔健康服務」,為基層幼童免費提供口腔檢查、補牙、洗牙等服務。
年逾八旬的朱婆婆(右)早年需要拔牙,家住東涌的她曾清晨4時起牀跨區到荃灣政府診所輪候免費牙科服務。她希望政府為長者提供更多牙科護理服務。

【明報專訊】基層牙患較多

社區組織協會分別與兒童權利關注會、幼稚園教育政策關注組及香港老人權益聯盟進行有關基層戶牙齒健康的調查,2021年7月及8月分別公布《貧窮家庭幼童牙齒健康情况調查報告》及《基層長者口腔健康調查報告》,兩者均發現基層戶牙齒健康問題嚴重。

˙基層兒童

《貧窮家庭幼童牙齒健康情况調查報告》訪問124名家中育有6歲以下幼童的基層家長,逾八成受訪家長表示家中幼童曾有最少一隻問題牙齒,如蛀牙、牙齒發育不全等。逾九成受訪5歲基層幼童曾有問題牙齒,逾六成受訪5歲基層幼童有4顆或以上曾經蛀蝕的牙齒,兩者均較衛生署2011年調查全港5歲幼童牙齒健康狀况的50.7%與26.2%高。

社區組織協會與兒童權利關注會2021年在《明報》撰文,建議政府重訂「兒童口腔健康目標」,為不同年齡階段兒童訂立相關口腔健康目標及策略,並為貧窮家庭等弱勢家庭的幼童提供針對支援服務,例如與全港各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合作,安排專業牙科人員教育幼童護理牙齒知識,定期提供到校牙齒檢查等。

˙基層長者

《基層長者口腔健康調查報告》訪問230名60歲或以上的基層長者,並對比衛生署於2011年對非居於院舍的長者口腔健康調查數據,發現約13%基層長者失去所有牙齒,較整體長者5.6%的比率高逾一倍。46%基層長者在參與調查的過去一年曾因牙痛影響睡眠,高於整體長者(14%)。受牙痛影響睡眠的長者中,只有28%會向牙醫求診。調查亦發現只有4%基層長者會每年定期檢查口腔。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2022年9月表示,有長者因私營牙科診所收費高或不懂得優惠政策,寧願熬至出現牙患才求醫,而目前年過50至65歲者未能受惠於政府牙科政策及醫療券。他建議當局先向60歲或以上者派發約1000元的牙科醫療券供他們補牙、洗牙等,「護理的話,愈早開始,所需的錢愈少」。

公營牙醫人手荒

醫學院每年培訓數十名牙醫,惟大多投身私人市場,而衛生署的離職牙醫愈來愈多。截至2022年7月1日,衛生署共有312名牙醫職系人員,衛生署牙醫職系空缺率亦由2019/20年度的2.8%增至15.7%。

近年政府增加教資會資助的牙科首年學士課程學額,由2016年前每年50個學額,增至2022/23學年的90個。醫衛局稱增加學額後,預計未來5年有約400名牙科畢業生成為註冊牙醫。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2015年起將非本地培訓牙醫的許可試,由每年一次增至兩次,並改善許可試個別部分的安排等,以吸引更多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牙醫在港執業,政府並積極考慮研究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牙醫的途徑,以期增加有關人手供應。

港大牙醫學院助理院長(對外事務)、口腔頜面外科臨牀副教授梁耀殷說,學院已盡力配合政府增加本地牙醫供應,增加學額後要擴建課室,部分課堂也要改為分時段上堂。他說現時政府提供公營牙科服務的資源少,主要是提供兒童牙科保健和小部分的牙科街症,認為應撥更多資源服務公眾,令普羅大眾有牙痛等問題時仍有公營的選擇。

■知識增益

非牟利機構牙科服務

部分牙醫診所由非牟利機構設立,收費一般比私營牙科診所便宜,並接受醫療券、綜援牙科資助或關愛基金長者牙科資助服務。《明報》記者2022年8月以顧客身分,分別向非牟利及私營牙科診所查詢補牙收費。兩間私營醫療集團收費500至2000元不等。至於非牟利機構,嗇色園牙醫診所補牙需300至500元;仁愛堂需600元以上,但其位於大埔的診所預約最快要等待約兩個月,即10月才有位;樂善堂收費至少550元以上,其中九龍城的診所需排期至11月。

牙科護理政策Q&A

Q:港府有什麼牙科護理服務?

A:本港一般牙科護理服務由私營機構或非政府組織提供,港府牙科護理政策目標是通過宣傳和教育,如學童牙科保健服務,以提高市民關注口腔健康,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長遠保護口腔健康及預防牙患。此外,港府為公眾提供緊急牙科服務,包括提供街症服務的11間政府牙科診所、提供口腔頜面外科及牙科專科診治的7間公立醫院。

Q:什麼是口腔健康目標?

A:1991年香港政府訂立2010年及2025年口腔健康目標(見表),審計署2017年建議政府檢視目標。衛生署已展開《2021年口腔健康調查》,政府指衛生署的專家小組會參照歷年與最新調查的結果檢視口腔健康目標並提出意見,政府並將就此探討制訂相關及可行的措施。

■模擬試題

顧問教師:陳志華

1. 參考資料,指出及說明一個導致市民通宵輪候政府牙科服務的成因。(2分)

2.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就改善香港市民口腔健康,提出一些建議。(8分)

■參考答案

1. 本港公營牙科服務不足,是導致市民需通宵輪候政府牙科服務的成因之一。根據資料,本港一般牙科護理服務主要由私營機構或非政府組織提供,其中私營醫療集團牙科服務費用較昂貴,基層市民或難以負擔;非牟利機構營運的牙科服務收費相對較便宜,但排期時間較長,難以即時應付市民需要。在經濟因素影響下,市民對公營牙科服務需求大,然而提供牙科街症服務的公營牙科診所僅11間,疫情下每間診所更曾每周只有數十個名額,令部分市民需通宵輪候。由此可見,低下階層可負擔的價廉牙醫服務嚴重不足,迫使他們只能排隊輪候政府牙科服務。

2. ˙研增非本地培訓牙醫

人力資源方面,根據資料,香港牙醫與人口比例低於不少發達地區,而衛生署牙醫職系空缺率達15.7%,反映本港牙醫人手不足,難以滿足市民對口腔健康的醫療需求。為解決前述問題,政府可研究增加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牙醫的途徑,如增加為非本地培訓的牙醫舉辦許可試的次數,以即時紓緩人手短缺問題,長遠亦可增加牙科課程學額以增加本地牙科護理服務的人手供應。牙醫人手增加,有助解決問題。

˙加強教育

加強有關牙齒健康的教育,有助增加市民對口腔健康的關注,為市民培養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長遠而言有助改善市民的口腔健康。為達至前述目標,政府可加強口腔健康相關的教育服務支援,如資料中社區組織協會與兒童權利關注會等建議政府與全港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合作,安排專業牙科人員教育幼童護理牙齒知識,定期提供到校牙齒檢查。政府現時為小學生提供學童牙科保健服務,包括口腔檢查與口腔護理指導。牙醫學會會長王志偉建議政府將學童牙科保健服務擴展至幼稚園及中學。較完善的牙科保健檢查與指導工作,有助市民從小建立良好而正確的口腔衛生習慣,長遠有助改善市民的口腔健康。

˙改善公營服務

改善公營服務方面,根據資料,港大牙醫學院助理院長梁耀殷指出政府提供公營牙科服務資源少,主要提供兒童牙科保健和小部分牙科街症。在公營服務不足下,基層家庭或因經濟因素而不看牙醫,影響口腔健康。以長者為例,根據資料,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指出有長者因私營牙科診所收費高或不懂得優惠政策,寧願熬至出現牙患才求醫。為解決前述問題,政府可增撥更多資源改善現有服務,如增加可用於牙科的長者醫療券,解決長者的即時醫療需要。長遠而言,政府可增設更多公營牙科保健、護理等服務,減少市民看牙醫的經濟負擔,長遠有助改善市民口腔健康。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038期]

更多教育
議題解碼:正確性知識 港青識唔識?
【明報專訊】性教育涉及內容廣泛,如與伴侶相處方式、性傾向與性別認同、成孕與避孕方式、性病與安全性行為等。充分而全面的性教育,有助減少性犯罪、... 詳情
法治教育:立會立法程序
【明報專訊】立法會是香港的立法機構,根據《基本法》第73條,立法會職權包括根據基本法的規定並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 基礎知... 詳情
英譯概念:Stability of China's economy in 2022
【明報專訊】At the Central Economic Work Conference in December 2021, the Go... 詳情
焦點新聞
【明報專訊】「自動抄牌系統」中環測試 運署:辨車牌不辨人 運輸署與警方合作測試為期半年的「自動交通執法系統」,由9月28日起於中環皇后... 詳情
我的社區:米的「身分證」
【明報專訊】香港人每天吃的白米逾一半進口自泰國,但原來香港也有本地品種,只是多為保育、研究等而種植。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林漢明運用「基...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