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全球最大國家公園——格陵蘭國家公園
【明報專訊】格陵蘭國家公園覆蓋整個格陵蘭東北部,佔地97.2萬平方公里,幾乎是法國和西班牙面積的總和,相等於約873個香港。該國家公園雖然佔地廣闊,但獲許可長期在內駐留的只有40名氣象站和監測站工作人員,他們負責測量氣象及維持公園秩序。訪客必須獲得當地自然與環境部許可,基本上參加郵輪遊等前往格陵蘭國家公園的旅行團,都已獲得當局批准。
■園內的動物
格陵蘭國家公園生態受當地政府保護,各種野生北極動物可免受人類煩擾,隨意活動。在國家公園中,除可找到封面圖片展示的北極熊外,還有其他北極動物。
■北極狐
北極狐身長可達1米,包括30厘米的尾巴。牠們分藍狐和白狐,兩者毛髮顏色和生活習慣有別。藍狐毛髮常年呈深棕色至灰黑色,於沿海地區出沒,主要吃幼年海豹、甲殼類動物、花蛤、青口、海鳥、鳥蛋、昆蟲和海藻等;白狐則住在內陸,主要吃北極旅鼠,若牠們未能捕捉北極旅鼠,則吃草或甲殼類等。國家公園內的北極狐為受保護動物,免遭人類獵殺,故國家公園的北極狐更會親近人類。
■北極兔
北極兔耳朵略帶黑色,全身有濃厚的白色絨毛,能在寒冷中保暖。據目前發現,北極兔只在格陵蘭和加拿大出沒,最常見於格陵蘭北部,可同時有多達100隻北極兔成群出沒。北極兔也是獵人喜愛的獵物,由於國家公園內的牠們受保護,不得獵殺,所以園內的北極兔不怕人類,訪客甚至可以在數米內近距離觀察牠們。北極兔是草食動物,主要吃草、香料、嫩芽、樹皮和根等植物。牠們有一對巨大的爪,可從厚雪中挖出食物。
■海象
據格陵蘭政府估計,全島約有5000隻成年海象,大部分於夏季遷徙到加拿大。在格陵蘭東北部,即國家公園的海岸,以及冬季格陵蘭中西部海岸可找到海象的身影。海象長有獠牙,壽命可達40歲,雄性海象身型較雌性大1.5倍,成年雄性海象身高可逾3米,重近兩噸,獠牙長達50厘米。海象沒有毛髮,體內有10至15厘米厚的脂肪,表皮兩至三厘米厚,幫助保暖。牠們主要吃青口,還有地下或海中小動物,例如海膽、沙蟲、沙蠶和海參等,亦會用獠牙捉魚及捕食海豹。
■格陵蘭檔案
首都、最大城市:努克
官方語言:格陵蘭語
貨幣:丹麥克朗
氣候:屬於北極氣候,夏季平均氣溫不超過10℃,南部和長峽灣的最深處除外,於6、7及8月可達20℃。由於濕度偏低,加上甚少空氣污染,空氣質素好,能見度高
■知多點
第一個國家公園
全球第一個國家公園是橫跨美國懷俄明州、蒙大拿州及愛達荷州的黃石國家公園,於1872年由時任美國總統格蘭特簽署《奉獻法案》而正式設立。
文:方綺婷
圖:Visit Greenland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常識天下 第2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