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局:公民科內地團非自選 跌跛可免 議員憂「hea教hea讀」 官員稱首長級視學「敲山震虎」
【明報專訊】取代通識科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下稱公民科)要求學生須赴內地考察,9月升中五的首屆公民科學生最快待兩地恢復通關後,下學年出發。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稱考察非自選項目,除學生特殊情况「如跌跛腳或重病,否則基本上不能不參與」。她又稱,今學年已派出首長級人員到校做公民科視學,希望起「敲山震虎」作用,提醒學校不可掉以輕心。有校長擔心目前未通關,考察安排存變數,局方需照顧家長意願,亦有校長料個別學生或會想盡辦法不參加。
根據教育局課程文件,內地考察是公民科課程一部分,學生須交專題研習報告,校方可於學生學習概覽、學校成績表反映學生表現。文憑試公民科分數全來自筆試,成績僅分達標與否。
立法會「研究推動國民及國安教育小組委員會」昨日開會。民建聯梁熙質疑學生去內地交流與否均可,不影響公開試成績。小組委員會主席梁美芬說,不少學生赴內地交流後稱「不相信國家,覺得是假的」,擔心交流團質素未如理想。
教育局長蔡若蓮說,不想學生為追求分數而赴內地,希望學生「有深度地學習」。副秘書長康陳翠華補充,估計首屆約5萬名學生赴內地交流,「除特殊情况,如跌跛腳或重病,否則基本上不能不參與」,未能出席者仍須交專題研習報告。她說,局方擬安排受培訓的退休校長協助,並確保考察點有參觀價值,「不是康泰旅行社,不是旅行性質的團」。
通關存變數 校長籲顧家長意願
德蘭中學校長葉妙顏稱,內地能否通關、家長是否同意,均是公民科考察的關鍵,「如家長在疫情下不讓子女出埠怎處理?內地或外國也好,例如去韓國,或有家長擔心安全」,希望當局提供安全、穩妥的交流團,同時有後備方案。
聖士提反堂中學校長麥偉麟表示,暫未聞學生對公民科考察強烈反感,若有學生提出反對,將正面教導他們,「了解是否存在對國家正面或不正面的看法,找出原因」,並解釋北上考察有機會多角度認識國家。
校長:最終九成人願參加已不錯
有不願具名的傳統名校校長稱,估計在學期內舉行考察,而非在長假期,相信家長會易配合和支持。他說未聞有學生覺得考察是「洗腦團」,但根據經驗,「料一定有古靈精怪學生申請豁免,只是局方的良好意願是100%出席,現實沒可能,如學生沒回鄉證怎處理?或許最終九成人願參加已不錯」。
工聯會議員吳秋北表示憂慮公民科「教師hea(敷衍)教、學生hea讀」。康陳翠華稱,今學年上學期派員到校抽樣視學,「史無前例派出首長級人員,目的是有敲山震虎作用,告訴大家勿掉以輕心」。
另外,本報昨報道大學陸續推出國安教育。港大昨去信學生,宣布2022/23學年所有學生須完成「《憲法》、《基本法》及《港區國安法》入門」的不帶學分課程,可網上自學,9月交代詳情。這意味下學年起8間資助大學均把國安教育納入課程。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