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領袖縱退官職 仍擁拍板權」
有政治觀察人士分析,習近平獲「領袖」稱號,加上此前確立的「核心」,將來即使不擔任國家主席、總書記的職務,仍能如同創造「核心」一詞的「普通黨員」鄧小平般,對國家和黨的事務擁有最後拍板權。
中共二十大前,北京、天津、河南等地一把手公開發表長文,使用「領袖囑託」、「領袖風範」等字眼來推崇習近平。最早選出二十大黨代表的廣西,早在4月已發出「永遠擁戴領袖」之聲。而習近平正是在當地獲「全票當選」。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助理所長陳剛向本報稱,這表明二十大前,習的權力在黨內得到進一步加強,「這些省級領導人,他們的未來政治生涯和前途,和他們與習的關係及是否支持習進一步強化權力、連任聯繫在一起,部分人也有進一步上升的可能」。
追毛澤東地位 須破鄧小平限制
內地政治學者陳道銀也向本報表示,在今秋的二十大上,習要追到毛澤東的地位,必須「突破鄧的限制,即打破『不搞終身制、隔代指定接班人、集體領導』。這需要加油鼓勁、搖旗吶喊,為黨代會造勢」。過去黨內只有毛澤東和華國鋒被稱為「領袖」。「核心」一詞,則最早出現於1989年。當時鄧小平為支持政治資歷相對較淺的江澤民,稱毛是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自己為第二代,並封江為第三代「核心」。習近平則在2016年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上被稱作黨中央「核心」。
陳道銀表示,所謂「習核心」是作為黨的核心,是黨內的稱呼,「但『領袖』的話,是國家層面的,現在相當於黨和國家兩為一體,習再加冕,他個人凌駕於黨和國家之上」。他稱,核心、領袖猶如無冕之王,「即使將來他不擔任國家主席和總書記,但作為領袖、核心,只要他活着,他的影響力就是第一位的,這是一種無形的權威」。
陳道銀表示,習在二十大連任將「毫無疑問」,「只要把二十大這個坎邁過去,後面就是一直走下去。最快可能二十一大有接班人露面,樂觀估計二十二大退下來,由新的接班人掌舵」。但習作為國家領袖、黨的核心,就像當年鄧一樣發揮影響力,「鄧當年就是給後人創造了先例」。
現時封「領袖」、「核心」是否為將來卸下職務後作準備?陳認為現在作判斷仍為時過早,但強調習若不在國家官僚體系內任職,在這兩個稱謂下,將掌握最後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