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園二期勢收寮屋 耕住合一難再 稱難應對暴雨野豬 農夫:漁署提宿舍安置「不切實際」
【明報專訊】古洞南農業園第二期工程預計2024年開展,涉及收回66公頃私地。蕉徑長瀝關注組表示,農園業第二期範圍涉逾百寮屋,漁護署上月中向有關農戶表明會收回寮屋,關注組批評署方未如第一期發展時將寮屋剔出收地範圍。寮屋將被收走的農夫唐先生稱,政府擬將農戶安置在宿舍,農夫無法短時間內趕回農田處理突發情况,避免作物受損,勢令職業農夫無法耕作,形同逼遷。地政總署回應稱未有受影響寮屋數目。
明報記者 曾偉龍 馬耀森
北區區議會6月14日討論農業園第二期發展,佔地約82公頃,當中約68公頃為農地,政府擬動用《收回土地條例》及相關條例收回範圍內約66公頃私人土地,預計工程2024年開展。
範圍內有寮屋 不知收回多少
蕉徑長瀝關注組成員林小姐表示,漁護署在上月中北區區議會會議前一天召開農業園第二期發展的諮詢會,在農夫詢問下當局才透露需要收回範圍內的寮屋土地,令農夫吃驚。她稱,農業園第二期發展範圍內有100多間寮屋,但漁護署沒有交代收回寮屋的數字,故不知實際受影響寮屋的數字。
她質疑,農業園第一期發展時,漁護署曾將寮屋剔出收地範圍,惟最終仍有3間寮屋因興建道路被收,「上次可以剔走,為何今次不可以?」又批評漁護署提出以宿舍安置農夫的方案不切實際,農夫難以耕作,形同逼遷。
在蕉徑耕作逾20年的「農二代」唐先生表示,其寮屋約有400平方呎,若政府收回,農夫遷居宿舍,將無法耕作,因為職業農夫「耕住合一」,會守在農田旁邊,若有暴雨或野豬來襲,便要馬上保護作物,或驅趕野豬,否則作物會短時間內完全破壞,努力形同白費。
指如逼遷 無法再成職業
他亦有多款鋤頭、鏟子、肥料、搭棚種瓜的竹子和燒雜草的火水等需要存放,並稱漁護署擬提供作貯物的160平方呎「屋仔」並不足夠,農夫亦不可能將工具存放宿舍,形容漁護署建議不切實際,「漁護署成個辦公室都沒有人識揸鋤頭,怎樣制訂農業園政策?」
他又稱,其農田所處的一帶共有7間寮屋,若政府堅持收走寮屋地,並以宿舍安置,農夫將無法作為職業,「幾十歲人轉不到行,忽然轉行做清潔,我不想,也不想取綜援」。
蕉徑長瀝關注組成員梁德明表示,寮屋不會阻礙農業用途,且面積相對細,「幾百呎(寮屋地)對幾十公頃的農地影響不大,佔0.1%也不到」,沒有收地需要,漁護署應保留現有寮屋。他亦指,漁護署官員2017年9月及2018年均曾向農戶表明農業園發展不會收回寮屋地,但當時沒有白紙黑字文件或紀錄,質疑署方現時出爾反爾。
關注組質疑反口
漁署:從沒稱不會收
漁護署回覆稱,政府籌劃農業園時,以盡量影響最少構築物為原則,並考慮農業園長遠運作需要、有關土地是否適合耕種或復耕用途、整體環境是否能互相配合等因素,從沒向任何持份者及團體表示不會收回寮屋地。地政總署稱,未進行清拆前登記,未有受影響寮屋數目。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