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看通識:社交媒體
【明報專訊】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Twitter……打開手機便能看見來自各大社交媒體的通知,社交平台已融入我們生活當中。2021年9月,影片分享平台TikTok稱全球每月活躍用戶達10億,facebook 2021年第四季的每月活躍用戶達29.1億。社交媒體愈來愈盛行,對青少年的生活及成長有什麼影響?
網上騙案增
網罪科網絡安全組警司范俊業稱,網購騙案近年有上升趨勢,由2016年的1302宗升至2021年6120宗。2021年第四季有71%的網購騙案發生在facebook。警方又發現有facebook專頁使用衛生署圖像,刊登出售中成藥「連花清瘟膠囊」的廣告;亦發現有專頁名為「以嶺藥業蓮花清瘟膠囊專賣店」,當中「連」寫錯成「蓮」。專頁聲稱出售內地版的清瘟膠囊,警方向相關藥品香港代理商查證後,得悉該代理商沒有開設社交專頁出售有關貨品,而專頁已被移除。警方暫未接獲市民在上述兩個專頁購物被騙的舉報。
Snapchat被指淪為非法藥品推銷地
近年有指毒販掌握到青少年愛用社交媒體的習慣,藉此發展網上銷售毒品,並利用通訊應用程式Snapchat的自動刪除信息功能,推銷類鴉片藥物芬太尼(Fentanyl)等,美加不少青少年因而濫藥,甚至中毒死亡。部分受害人的親友和支持者於2021年6月帶同受害人的照片和標語,到Snapchat的加州總部外示威,敦促該公司杜絕毒品及非法藥品宣傳,以及協助執法人員調查。Snapchat發言人表示,公司嚴格禁止任何與毒品相關活動,會積極打擊違規行為,並支持執法部門調查。
TikTok掀起摑老師挑戰
TikTok上流傳各式各樣的挑戰,除了一般唱歌跳舞外,亦有一些被指涉煽動暴力的挑戰。2021年10月,美國一名18歲女高中生疑因參與「摑老師耳光(slap a teacher)挑戰」被拘捕。2022年3月,美國8個州的總檢察長宣布,針對TikTok展開跨黨派的全國調查,聚焦TikTok是否對年輕人造成身心傷害。8州的總檢察長稱,此前有報道指Meta的內部研究顯示,使用Instagram與年輕人身心健康受損的風險增加有關,包括抑鬱症和飲食失調。TikTok發聲明稱關注年輕用戶安全,並按年齡限制功能,將向當局提供有關其在青少年安全及私隱保障方面的措施。
助疫下維持聯繫
疫情下各地限制聚會等防疫措施影響市民精神健康,社交媒體則有助與他人保持聯繫。2021年9月,美國一名女子瑪麗薩(Marissa)遭朋友暗中排擠,她的經歷被拍片並於TikTok廣泛流傳成為網上熱話。瑪麗薩獲大量網民支持,並邀請她在現實生活上見面,她亦主辦聚會,讓不少因新冠病毒疫情限制而感孤獨的網民有機會建立全新的人際網絡,期盼藉此與更多有需要的人同行。
●概念化
自我概念:
個人對自己的了解和看法,包括外觀、個性、人際關係及價值觀等,根據個人環境和成長階段而建立自我認知
社教化:
從父母教導、朋輩影響、媒體觀察等環境,學習及遵守符合社會規範的態度、觀念及行為的過程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通通識 第75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