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人撐管制傘袋 1/4倡禁 環保署:最快下半年交塑料管制草案
【明報專訊】近日連場大雨,雨傘膠袋塞滿垃圾桶的畫面又再出現。為改善濫用情况,政府早前邀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進行「管制即棄塑膠」公眾參與,收到接近1萬份意見,當中逾八成表示須管制雨傘膠袋,逾四分之一(25.5%)認為要全面禁止。綠領行動認為傘袋本不應出現,亦完全可替代,促政府盡快立法規管。有推行減用傘袋措施的物管公司表示,現時約七成進入商場的市民使用除水器,較5年前約一至兩成顯著增加,另有一成人自備傘袋,反映市民普遍接受不索取傘袋。
環保署表示,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已就管制即棄塑膠提出建議,當中包括禁止免費派發雨傘膠袋,政府歡迎委員會的所有建議,並會落實草擬《促進環保責任(雜項修訂)條例草案》以管制多項即棄塑膠製品,包括雨傘袋,最快今年下半年將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進行的「管制即棄塑膠」公眾參與,去年10至12月收到逾9400份意見,當中包括機構、公司和個人。結果顯示,83.2%意見認為須管制雨傘膠袋,14.6%認為不須管制;管制時間方面,32.5%和28%回應者分別表示應該在短期(3年內)和中期(3至5年內)採取行動;至於管制方法,25.5%的人表示應全面禁止,其次是規管措施(23.4%),以及自願措施(23.0%)等。
併設傘袋除水器商場 稱七成揀除水器
綠領行動2017年調查並推算全港每年雨季平均使用逾1400萬個雨傘膠袋。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認為,近年雨傘除水器技術愈趨成熟,成本亦下降,相信物管公司有能力以其他方法代替派膠袋。綠領行動項目經理葉翠雯稱,該組織近年推行審核認證計劃,推動物管公司減用雨傘膠袋,統計過去3年參與計劃的物管公司合共減少派發約388萬個雨傘膠袋,以每個成本約0.3元計算,相等於節省約116萬元。
位於新蒲崗的商場Mikiki由2017年起已參與綠領行動的審核認證計劃,去年取得最高級別的金獎,即所有出口均設置取代雨傘袋的設置。康業服務有限公司高級分區經理盧家輝表示,Mikiki最初引進第一代雨傘除水器,由於外形為圓桶,被一些長者街坊誤認為垃圾桶,將雜物投入桶內,造成損壞,整體只有一至兩成顧客使用。他說過去數年環團加強宣傳教育,加上除水器不斷改良,成本下降,每個售價數千元,現時使用的除水器由兩塊板組成,內有吸水纖維,只要搖動雨傘就可在數秒內去除水分,現時約七成進入商場的人會使用除水器,約一成更自備可重用的雨傘袋,Mikiki去年派發雨傘袋的數量較2017年減半。不過,他稱商場面向太子道東的入口與巴士站距離只有10多米,不少人下車取道商場前往區內其他地方,估計由於趕時間仍會取用雨傘膠袋。
領展添置除水器吹地機 料年減300萬傘袋
領展物業管理總經理繆國相表示,領展旗下全線物業包括75個商場已於今年2月推行「拜拜遮袋」行動,停止派發雨傘膠袋,推行3個多月的成效理想,估計每年可減少棄置約300萬個雨傘膠袋。為推行停派傘袋,領展斥資130萬元添置除水器及吹地機等,根據觀察,計劃推行後大部分市民均會使用除水器,亦未見影響人流進出商場。
明報記者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