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大教授﹕協助難民應以常人看待
流落加拿大烏克蘭人背景各有不同
【明報專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近2個月,戰事已造成大量人命傷亡,數以十萬計烏克蘭人被迫逃離家園到別國成為難民,亟需接收國提供支援以適應及度過難關。這些難民中不少以加拿大為落腳地,有加國心理學家提醒國民,協助難民時切勿過分「熱心」,事事為他們作主,亦不應一成不變以同一方法協助所有難民,因為他們的背境各有不同。
卑詩大學心理學教授蘇爾德費德(Peter Suedfeld,右圖)正研究嚴峻壓力環境和經歷對心理健康和行為的影響,他指出近期流落加拿大的烏克蘭難民各帶著不同的故事,他們在性格、教育水平及所受的職業訓練均有不同,故此給他們提供協助時,不應「一本通書看到老」,而應將他們個別以獨立的常人看待。
蘇爾德費德特別提到,加拿大是除俄羅斯外,最多烏克蘭裔移民的國家,他認為那些較早來到加拿大的烏克蘭人,可以協助新抵加同胞盡快投入社區和適應生活上的細節,例如買房子、開立銀行戶口及交稅等,但不應視他們為異鄉人,為他們做太多決定,宜交由他們自己作主。
蘇爾德費德同時讚賞加拿大政府及社區,在協助難民或外來者適應過渡上有所進步,他說:「現在環顧四周,會發現政府文件或小冊子等有多種語言版本,對新來者的支持較以往多。」
蘇爾德費德並指,語言是打開文化、工作和社區歸屬感等大門的鑰匙,他認為新來者,尤其是小孩,盡快進入學校等教育環境,是學習英語和適應新生活的最佳地方。
他說:「這就像一種沉浸式體驗,在那裏你可以學得很快,因為其他孩子會相對較少注意到你說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