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研發建築機械人 減職業病風險
【明報專訊】製造業推行自動化,將重複刻板或危險的工序,交由工業機械人代勞,成效明顯;相對來說,建築業的自動化卻推行較慢。有初創公司針對這個市場,研發出4款焊接機械人和外牆機械人,獲得本地公司採用之外,更可望在短期內打入中國內地和外國市場。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朱安妮
威博科技執行董事何仲豪表示,公司2018年成立,4名創辦人之前曾從事工業自動化工作,對於工業機械人(機械臂)不陌生。不過,當他們創業時不太想研發一般工業機械人,因為市場比較擁擠。與一些建築公司交流之後,發覺建築用機械人市場的發展較慢,產品也不齊全,於是決定主攻這個市場。
該公司第一款產品是工字鐵焊接機械人,專門焊接用於打樁的工字鐵,代替人手焊接。為了節省研發時間,採用了丹麥公司Universal Robots機械臂,加上激光定位設備和自行開發軟件,2019年推出。特點是可以「自適應」(Adaptive)現場環境,即是它利用激光定位設備,檢測到兩條用來打樁的工字鐵之間的空隙,然後會自動操作焊槍,焊上鋼料連接,毋須專業人士編程或設定坐標參數。
機械人清潔外牆防水測試 毋須吊船
其後,公司又研發兩款外牆機械人,包括軟硬件,設計特點是利用鋼絲來拉動之外,機械人兩側各有一個螺旋槳,令它們能夠貼住大廈外牆穩定地移動,不怕側風。兩款外牆機械人的用途分別是清潔及防水測試,令以往倚賴吊船和工人的工序,改為機械人代勞。兩款機械人有大部分零件相同,只需換小量部件,可在短時間變身。
因應用場景多和頻率高,這兩款外牆機械人反應更熱烈,尤其是外牆清潔機械人,一些甲級商廈每年要清潔外牆3至4次。10月底前,已經有約10家物業管理公司不定期租用外牆清潔機械人,該公司在11月初「國際物業管理及採購博覽」參展後,又多了幾家物管公司查詢。
至於公司研發第四款產品是鑽孔樁焊接機械人,用於焊接巨型鋼管,直徑普遍達2米多至3米。打樁工程主要有兩種,為工字鐵及巨型鋼管來打樁,而巨型鋼管稱為「鑽孔樁」。鑽孔樁較粗壯,所以使用數量較少,承建商將鑽孔樁打入地下50米至100米深,在中間空位放入鋼筋和水泥後,將鑽孔樁回收抽出來,日後再重新使用來打樁。所以,使用鑽孔樁整體成本會低於不能回收的工字鐵,有些承建商喜歡用鑽孔樁,尤其是地盤面積較大時。
鑽孔樁焊接節省人手
由於鑽孔樁每條12米長,若打樁工程要深入地下50米至100米,要將多條鑽孔樁焊接起來。以往基本上全倚靠人手,每焊接上一條,要4名持牌燒焊工工作4小時,外國最多也只是使用一些半自動化方案。相對於焊接工字鐵,要用機械人來焊接鑽孔樁較複雜,因焊接範圍大,若用一般工業機械人,要用很多部或多次轉換位置。
為此,首席技術官黎志雄想出,先用人手將一條軌道安裝在鑽孔樁外圍接近需要焊接的地方,再讓機械人在這條軌道上自動行走,以激光掃描將縫隙定位,以及自動焊上鋼料。這個方案,兩名工人用兩部機械人,就可以完成焊接工作,而工人的工作輕鬆得多,職業病風險大減。
料明年進軍內地及海外
公司在一年前研製出鑽孔樁焊接機械人的原型,今年9月推出正式版本,近兩個月已經有一家建築公司使用。現時,公司所有收入來自香港,但有中國內地、西班牙和新加坡的公司密切商討合作,估計可以在今年底簽約,明年正式在這些地區展開業務。此外,該公司曾接獲美國、日本、韓國、迪拜、澳門等多個地區的公司查詢,尤其是鑽孔樁焊接機械人。
暫時來說,本地客戶全部是逐次租用機械人,但公司其實也可以出售機械人。估計外牆機械人和焊接機械人未來會分別貢獻大約一半收入。另外,公司開始初步研究一款應用於密閉空間的機械人。「我們認為,一些危險和重複性高的工作,應該逐漸由機械人接手。」何仲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