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體式橋樑裝嵌」免封路 施工期縮60%成本高2倍
【明報專訊】香港人口密度高,要在繁忙交通幹道興建天橋需面對複雜挑戰。現正施工的新地元朗站上蓋項目,需興建兩條行車及行人天橋連接項目商場與元朗站,但天橋橫跨輕鐵路軌和馬路,為減低對社區影響,新地採用「轉體式橋樑裝嵌技術」,先搭建大型轉盤及轉動系統,並連接已搭建的橋身結構,然後透過轉盤,將橋身轉動180度吊運至對面位置再完成裝嵌,是本港首次有大型天橋採用該技術,最終節省近六成施工時間。新地表示,該兩條天橋料2023年配合元朗站上蓋項目落成後一併啟用。
元朗站採用 建天橋跨主要幹道
新地The YOHO Hub將建6幢住宅大樓,提供約2000伙,項目分南、北兩部分,北面位於元朗站上蓋,南面位於新元朗中心以南的前公共交通交匯處。新地項目經理丘俊生表示,由於南、北兩部分相隔新元朗中心,為方便居民出行,將以一上一下方式,提供一條52米長行車天橋及46米長行人天橋,連接元朗站及南面部分。
不過,丘指由於該兩條天橋橫跨輕鐵路軌及往博愛迴旋處的行車路,加上施工地點鄰近元朗站路軌,最大挑戰是確保鐵路及居民安全,減低對交通的影響。
預先搭建橋身 180度轉至馬路對面
負責工程的新輝建築副總經理何冠豪表示,受現場施工環境限制,若以傳統在路軌上方或兩旁搭建天橋,需長時間封路,工程時間愈長對交通影響風險愈高,萬一出事或令交通嚴重受阻,令元朗變「孤島」,故建築團隊經研究後,決定採用「轉體式橋樑裝嵌技術」。
何說,施工方案靈感來自天秤,先在南面地盤的天橋位置旁搭建約1200公噸、由368件組件構成的鋼製轉盤,以及4組液壓推動的轉動系統,並利用4組斜拉鋼纜,連接預先搭建的天橋橋身結構,然後透過轉盤,將橋身轉動180度吊運至對面,再將橋身緩緩降下,直至穩固在預定的永久支座上。他稱整個吊運程序只需一晚完成,連同拆除鋼纜及降下橋身,每條天橋需時4晚,其中行人天橋於8月順利轉動裝嵌,而行車天橋上月完成。
何續說,「轉體式」成本較傳統做法高逾兩倍,今次裝嵌兩條天橋成本逾2億元,但令整個施工期節省近六成時間,大幅減少封路日子及交通影響。他稱,有關技術亦受內地及海外工程界注目,新地接獲相關查詢。據了解,港鐵小蠔灣車廠上蓋項目亦有意採用「轉體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