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暖化解構無序系統 3學者共享物理學獎
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周二(5日)揭曉,由日裔美籍科學家真鍋淑郎、德國科學家哈塞爾曼(Klaus Hasselmann)及意大利科學家帕里西(Giorgio Parisi)共同奪得。真鍋淑郎與哈斯曼因為研究地球暖化,建立可預測的物理模型,幫助人類了解地球氣候以及人類如何影響它而獲獎;帕里西則因對複雜系統理論的革命性發現而獲得肯定。
日德科學家助解氣候與人類互動
真鍋淑郎及哈塞爾曼獲一半物理學獎,另一半獎項頒給帕里西。現年90歲的真鍋在日本愛媛縣宇摩郡新宮村出生,1958年在東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同年應美國國家氣象局(現為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邀請赴美。日本TBS電視台報道,真鍋開拓使用電腦分析氣候變化的研究領域,是研究地球暖化的先驅,也是研究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對大氣與海洋影響的先驅。他在1960年代開發出地球氣候的物理學模型,首度揭示輻射平衡(radiation balance)與氣團(air masses)垂直傳送的相互作用,直至1997年回國,他在科學技術廳的暖化研究團隊任職。2001年他再赴美發展,現為普林斯頓大學高級研究員。
89歲的德國氣象及海洋學家哈塞爾曼則在1970年代建立連結天氣與氣候的模型,解答為何氣候模型在天氣多變混亂的情况下依然可靠。
意科學家研無序材料 尋隱藏模式
至於73歲的帕里西,1980年在無序的複雜材料中發現了隱藏模式,對複雜系統理論作出非常重要的貢獻,有助人類理解和描述許多看似完全隨機發生的物質與現象,這不僅可在物理學上應用,甚至延伸到數學、生物學、神經科學、機器學習等領域。他現為意大利羅馬大學教授。
清華大學物理系特聘教授林秀豪稱,帕里西是統計場論祖師爺,統計系統有很多小成分組成,不同成分間會產生交互作用,而統計系統通常是複雜系統且本身無序,如玻璃就是典型複雜系統,玻璃本質是會流動,只是因為動得很慢,所以肉眼看不到。林秀豪指出,在看不出規律時,如何描述複雜系統就是帕里西的理論貢獻。
(紐約時報/日經亞洲/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