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星期日

社民黨vs.基民盟 後默克爾時代到臨

[2021.09.26] 發表
社民黨的肖爾茨上周五出席科隆的選舉集會作最後拉票,其背後是該黨聯合主席埃斯肯(左)與瓦爾特-博爾揚斯(右)。(法新社)
默克爾(左)昨(25日)在亞琛為其政黨基民盟主席拉舍特(右)站台打氣。(法新社)
德國總理默克爾(右)昨日到西部城市亞琛,為基民盟主席拉舍特助選,其間獲贈一塊巨型薑餅。(法新社)

德國今(26日)舉行大選,執政近16年的總理默克爾將在新的執政聯盟組成後卸任,焦點落在誰會繼任其德國以至歐洲領袖地位。去到選戰最後階段,社民黨在民調領先基民盟/基社盟的差距有所收窄,默克爾上周五(24日)大打「穩定牌」,呼籲選民投票給她授意的基民盟主席拉舍特。外界對「後默克爾時代」首位德國總理的其一焦點,落在會否延續默克爾的政治路線。有歐洲學者認為,面對截然不同的全球環境,「默克爾主義」已難以為繼,幾位受訪的德國政黨成員也認為德國有需要轉變以應對挑戰。但有研究歐洲的香港學者向本報稱,大選後的德國可能只會續行「沒有默克爾執政的默克爾主義」。明報記者 甄梓鈴

默克爾打「穩定牌」挽基民盟選情

ARD/Infratest dimap本月公布兩次民調結果,均顯示社民黨領先基民盟/基社盟,但月中公布那次社民黨只以4個百分點領前後者(見圖),使得這次德國選情成為近年來最不可預測的大選之一。在執政基民盟選情告急下,默克爾在選前最後一周加強為黨內總理候選人拉舍特(Armin Laschet)助選,盼挽回自8月起基民盟/基社盟支持度落後社民黨的劣勢。默克爾上周五拉票時說:「為維持德國穩定,拉舍特必須成為總理,基民盟/基社盟必須成為最強大的力量。」

現任副總理兼財長的社民黨候選人肖爾茨(Olaf Scholz)也大力催票,表示在默克爾執政16年後,現在是「德國該有嶄新開始」的時刻。他說:「我們需要改變,要一個由社民黨領導的政府。」

隨着小黨抬頭,無論社民黨還是基民盟/基社盟贏得最多議席,也難阻德國首度出現3黨執政聯盟,最大可能性是兩黨其中之一跟綠黨和自民黨合組政府(見表),但後兩者意識形態差別不小,或拖慢達成協議的進度。在最極端情况下,默克爾或領導看守政府到12月,超越科爾成為現代德國在任最長的總理。無論是政治路線最接近默克爾的拉舍特,還是主打「最似默克爾」形象的肖爾茨上台,外界其一焦點仍是默克爾花上16年建立的政治遺產,以及其政治路線會否保存下來,這不止牽涉總理誰屬,也受德國政治面貌和全球局勢變化的影響。

小黨意識形態存異 社民黨人料組政府難

本報訪問了部分德國政黨成員,了解他們對「後默克爾時代」的看法。社民黨成員勞赫(Leon Rauch)稱,肖爾茨確有機會獲勝,但認為他籌組政府將非常艱難,如果執政聯盟須加上自民黨或左翼黨,「由於氣候、社會福利和稅收政策(與自民黨)或外交政策(與左翼黨)的意識形態存在差異,管治上或變得困難」。但他相信社民黨主導的政府將比基民盟主導的政府「更願意處理改革問題」。

基民盟成員菲舍爾(Lilli Fischer)則提到新政府面對不同挑戰,並指人口變化、退休金體系、氣候變化以及教育制度變革會是4大重要議題,與此同時新政府還須解決新冠疫情後帶來的問題。

柏林赫爾蒂行政學院學者羅梅爾(Andrea Rommele)向《金融時報》指出,很多選民最擁護的對象是默克爾本人,故在默克爾即將卸任下,選票流向變得不穩定。基民盟、綠黨和社民黨在過去一年間在民調交錯領前,也許正體現到這一點。上屆大選起穩佔聯邦政壇一席的右翼民粹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其青年團柏林支部發言人福格爾(Ferdinand Vogel)則向本報稱,預料傳統政黨結構進一步瓦解,更多小黨將會冒起。他稱基民盟過去得票率在40%或以上,目前卻徘徊在20%左右,「大部分因為默克爾而投票給基民盟的選民現正轉向社民黨」。

港學者:或行「沒默克爾的默克爾主義」

在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研究主任尹子軒看來,下屆德國政府很可能仍維持默克爾路線。他向本報表示,德國不少分析均指出,選後德國更可能是奉行「沒有默克爾(執政)的默克爾主義」(Merkelism without Merkel)。他指出,社民黨帶頭的「交通燈聯盟」和基民盟領軍的「牙買加聯盟」(兩個組合都是配搭綠黨和自民黨)的分別在於,前者傾向為政府福利取向及分配主導以解決社會問題,後者則以刺激經濟及增長為主。

但默克爾路線能否適應全球局勢變化是另一問題。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ECFR) 高級政策研究員布拉斯(Piotr Buras)向《華盛頓郵報》稱:「默克爾主義已難以為繼,下任德國總理將要另覓出路。」他認為默克爾也許有助歐洲維持現狀,但歐洲現在面臨的挑戰如新冠疫情、氣候變化和地緣政治競爭等,「都需要激進(radical)的解決方案,而非表面上的改變」。

更多國際要聞
金與正要求保障公正性 有機會舉行兩韓終戰高峰會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胞妹、勞動黨副部長金與正(小圖)昨天(26日)發表聲明,在公正性得到保障且相互尊重情況下,有可能舉行兩韓高峰會。這是金與正於... 詳情
塔利班處決綁架犯 吊4屍示眾
塔利班奪取阿富汗政權後,高層表示將恢復行刑式處決和斬手等嚴刑峻罰,外媒消息指出,塔利班周六將4具屍體懸掛在赫拉特(Herat)市中心的廣場,... 詳情
英國傳媒報道,英國政府今日(26日)將公布短期措施,讓外籍貨車司機更易取得臨時工作簽證,以緊急應對貨車司機不足的問題。據英國廣播公司(BBC... 詳情
西班牙火山灰罩機場
西班牙加那利群島拉帕爾馬島(La Palma)19日發生火山爆發,噴出大量火山灰和炙熱岩漿,近期火山又有新破口,岩漿持續流出。受到火山灰影響... 詳情
美國太空總署(NASA)指出,目前科學界推測整個宇宙約有137.7億年歷史,哈伯太空望遠鏡發現6個星系在110億年就已消耗完氫氣,停止形成恆...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