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5
    星期三

古文化談:古代民間玩意

[2021.09.15] 發表
《經濟參考報》引述學者言論指出,大量資本湧入電競行業能使其發展急促,需思考如何在電競產業發展的同時,避免未成年者沉迷網絡遊戲。

【明報專訊】內地早前正式限制未成年人玩網上遊戲的時間,身在香港的學子縱不受影響,但踏入9月,重新面對課堂與課本,也必曾收過長輩的「限打機令」吧?今人愛「打機」,古人在沒有電子產品的世界下,也有許多解悶玩意。

■時事例子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8月上旬刊登文章〈「精神鴉片」竟長成數千億產業〉,指出年輕人沉迷網絡遊戲現象普遍,如同「精神鴉片」及「電子毒品」。雖然《經濟參考報》其後更新了文章,刪掉「鴉片」等字眼,但亦令網絡遊戲業龍頭騰訊「即時配合」,推出「雙減措施」,加強限制未成年人在線時間和遊戲內消費。

國家新聞出版署8月底發布《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要求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的時間,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可在周五至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晚上8至9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亦要求嚴格落實網絡遊戲用戶帳號實名註冊和登錄。

投壺

《禮記?投壺》謂:「主人請曰:『某有枉矢哨壺,請以樂賓』」。「投壺」所用的「壺」是酒壺,既是士大夫宴飲時玩的投擲遊戲,也是種禮儀。玩家把箭向壺裏投擲,擲中數量多者為勝,輸了的一方則被罰喝酒。據說宋代名臣司馬光不滿投壺漸漸偏離禮節,曾寫下《投壺新格》訂立投壺規則。投壺傳到朝鮮半島後,亦成為當地貴族傳統玩意。

踢毽

我們現時偶爾會在公園看到中年人踢毽,其實這項活動是從古代軍中遊戲「蹴踘」(踢球)演變而來,有逾千年歷史。唐代釋道宣《續高僧傳》記載,北魏時期12歲小僧人慧光在洛陽街上連踢五百下「蹀?」(毽的前身),引來眾人圍觀;明代徐炬《事物原始》亦提及「今時小兒以鉛錫為錢,裝以雞羽,呼為鞬子,三四成群」。踢毽至近代發展出多種玩法,一是眾人圍圈互踢,二是花式踢毽,三是有系統和規模的比賽網毽。

看皮影戲

古裝劇常有看皮影戲的情節,歷史上皮影戲在北宋末年已盛行,南宋首都臨安更曾出現雕刻影偶的藝人,亦有專門演出皮影戲的班社,高承《事物紀原》描述了宋仁宗時皮影戲演出情况:「市人有能談三國事者,或採其說加緣飾作影人,始為魏蜀吳三分戰爭之像。」皮影戲融合唱、念、音樂、繪畫、雕刻等民間藝術,古人以它作為酬神謝恩、官場升遷、壽辰婚嫁等的娛慶節目,2011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文:陳威諾

圖:新華社

[語文同樂 第522期]

更多教育
視聽之娛:帶着仇人去逃亡
【明報專訊】阿富汗武裝組織塔利班8月中旬闖入首都喀布爾,當地大使館人員紛紛撤離,國民亦擔心塔利班再次掌政會帶來高壓統治,跑到機場逃離。今日新... 詳情
文字定格:迴轉欺凌
【明報專訊】閉上眼睛,他們的獰笑又在眼前。那不是噩夢,是真實的痛楚。以為可以逃避,原來即使轉換了環境,也還走不出來。那是劃地為牢的心魔。 ... 詳情
投稿園地:珍惜眼前人
【明報專訊】生命中總有很多對你重要的人,但你不一定懂得珍惜。試以「珍惜眼前人」為題撰文。 文:梁綽殷(香港管理專業協會李國寶中學,投稿... 詳情
文字發酵:中秋燈謎
【明報專訊】來到9月中秋佳節,除了與家人聚首一堂,一起「玩燈籠、食月餅」之外,人們也會在中秋節猜燈謎,試解開下列的謎面吧!(圖a) ■... 詳情
【明報專訊】■中秋燈謎 1. 多此一舉 2. 捉 3. 筷子 4. 海馬 5. 傘 ■詩詞拼句 但...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