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型拆解:如何提出好建議?(續)
【明報專訊】承接5月27日一期的〈題型拆解〉,建議題的考核形式可分為兩類,第一種亦是最基本的,就是要求考生就處理某些問題或爭議上,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議;而今期想探討的,是另一種比較複雜的類型——比較建議。簡單而言,題目會提供兩個(甚至更多)建議選項,考生需要判斷何者是解決相關問題較可取的選擇。
■ 問:「公眾教育」及「提供經濟誘因」,哪一項建議較能有效促進市民響應綠色殯葬?
與上期的題目相比,此題題問方式稍有不同,但無論考生選擇哪項建議,答題上仍離不開建構「有效建議」的關鍵原則,包括:
一、該建議是否切中問題的本質
二、該建議能否得到預期成效,或成效欠缺,甚至會帶來反效果
建議題的思考及答題方式,細節已大致在上期說明,暫且不贅。比較建議題牽涉比較,因此考生需為自己的選擇作出解說,同時要分析為何另一建議並不可取。為便於理解,大家可參考以下的示範:
◆示例一:
「公眾教育」比「提供經濟誘因」更為可取(表)
◆示例二:
「提供經濟誘因」比「公眾教育」更為可取(表)
文: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通識科教師 張兆聰
[通通識 第7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