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安達稱數據公布「慢幾拍」 促林鄭勿再籲打針
【明報專訊】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計劃開始近3個月,政府昨日開記者會重申打針後死亡和流產等異常事件和背景發生率的對比,特首辦前新聞統籌專員何安達認為,政府在打針前已應公布相關數據,現時是「慢了很多拍」,他建議特首林鄭月娥及司長不應再呼籲打針,憂有反效果,應針對各階層找合適人選呼籲,也應提供更多誘因。
去年已有學者倡列背景發生率
政府去年12月宣布採購3種疫苗,港大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黃志基同月接受本報訪問已稱,政府應列出可能與疫苗相關的異常事件清單,並找出背景發生率,一旦有人打針後有不良反應,可即分析有否高過背景發生率。本報在去年12月底向衛生署查詢36種打針後可能出現的異常事件背景發生率,包括橫貫性脊髓炎、吉巴氏綜合症、冠狀動脈病、自然流產和死胎等,衛生署最終在今年1月初提供其中兩項不良反應的背景發生率,包括過去3年的孕婦死亡比率和新生兒死亡比率。
何倡政府大事宣傳數據 按群體挑人選呼籲打針
何安達認為,不少人因擔心副作用而不打針,政府應一早公布異常事件的背景發生率,做好期望管理,讓市民知道有多少人打針、就可能有多少宗異常反應,「咁後階段先講,已經『過鷐q』」。他說提供科學數據有一定作用,雖已慢了很多拍,但既然已整理出數據,政府應大事宣傳,例如可考慮在電視或網絡賣廣告,讓更多人收到資訊。
何又說,政府也應在行為上鼓勵打針,如與商界合作,打針者可獲禮物,或學生打針後可減學費,並讓市民打針更方便,例如批准兒童打針後提供到校打針服務。
何安達稱,有部分市民即使知道科學數據,但因對政府不信任而拒打針,「特首、司長等唔應該再講呢個問題(呼籲打針)」。他說,政府應針對不同群體,選擇該群體「聽得入耳」的人選來呼籲,例如醫學專業人士、已打針者等。
(疫情第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