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3
    星期二

卷一拆題:找不同:比較說明 兼論兩者

[2021.02.23] 發表

【明報專訊】「比較題」是文憑試卷一「老是常出現」的題型,有時是人物與人物之間的比較,有時是篇章與篇章的比較,有時是寫作手法的比較。無論比較的對象是什麼,作答時均必須具比較意識,且要兼論兩者,不可「顧此失彼」。

2020文憑試卷一〈夢中的父親〉先考問父親的疼與作者的疼有何異同,評分準則列明必須具比較意識,如未能比較,僅就其中一方說明,即使該部分答案準確完備,閱卷員還是會狠狠地給予0分。而最後考問〈夢中的父親〉與王鼎鈞〈水心〉對故鄉的看法有沒有矛盾,考生同樣要兼論兩篇:

兩文對故鄉的看法有矛盾。

第一篇〈夢中的父親〉中,「那些和父親一樣的遊子」所指的故鄉是出生之地,也是死後必須歸葬之地,只有這個唯一的特定地方配稱為故鄉。

引文〈水心〉的作者王鼎鈞認為,故鄉只是祖先流浪的最後一站,也是人生飄泊中所能安居的每一個異鄉。故鄉由異鄉演變而來,它可以是任何安居之地,沒有特定指涉何處。

此外,在比較時,須提出明確的比較方向,如從「什麼是故鄉」、「是否要還鄉」、「對故鄉的感情」等角度論述;如所述內容未能對舉,而是分別從不同方向論述,則仍然不是嚴謹的比較。在日常生活中,如要比較兩件衣服何者較佳,雖然「各花入各眼」,各有所好,但顧客仍可從顏色、衣料、剪裁、價錢、牌子、產地等方面逐一比較,從而得出一個結論;可是,若有人說這件衣服好,是因為價錢便宜,那件不好,是因為款式落伍,這比較明顯不成立,因為未能提出一個明確的比較準則,只是分述兩者的特點。

雖然潘步釗校長在〈玻璃門後——寫給即將入讀和已入讀醫學院的年青人〉中說「標準浮疑無信度」,提出誰人有權力和權利制訂定義,但考生還是要細讀文本,舉出一個相對合理的標準,比較事物的異同優劣。

■原文在此

潘步釗

〈玻璃門後——寫給即將入讀和已入讀醫學院的年青人〉

bit.ly/3tzexWk

■題目

在第3段,作者分別於「利」、「義」以及「超人」加上引號,其作用有何不同?試略加說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引號內的都是具有特殊含義的詞語,作用不盡相同:

˙作者在「利」、「義」加上引號能突出詞義,起強調的作用,惟不帶諷刺意味;

˙而在「超人」加上引號則具諷刺意義:作者認為真正的「超人」應以義為本,以保衛地球、救急扶危為己任;可是,如今人們口中的「超人」則重利輕義,只會吸啜民脂民膏,說不上是真正的「超人」,而作者對這種「超人」持否定的態度,加上引號有助表明作者的立場,突顯「超人」一詞語帶諷刺。

文:黃慧琦

(現職中學教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深信文字的力量。)

[星笈中文 第020期]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