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海外投資經驗 沿線基建屢受挫
中國推動一帶一路,主要聚焦基建和民生,但在建設過程中,大量項目因各種因素被擱置。專家稱這與國企在海外缺乏足夠投資經驗及沿線國家國情複雜多變有關。《金融時報》報道,中國兩家政策銀行過去兩年大幅削減借到境外的貸款,反映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已修訂。
美國華盛頓RWR諮詢公司(RWR Advisory Group)資料顯示,中國金融機構2013年以來,透過一帶一路發放貸款超過4,610億美元(約3.5萬億港元)。該機構在2018年的研究稱,中國於一帶一路沿線66國234項投資計劃未能順利展開,原因包括公眾反對,所在國因擔心國家安全、抗議中國勞工政策等。
美國企業學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數據指出,2018年下半年,中國在東南亞一帶一路的投資計劃僅剩12個項目、約39億美元(約305億港元),馬來西亞、巴基斯坦、緬甸、孟加拉及非洲塞拉利昂已喊停部分基建項目,泰國及越南已無中國基建項目。不過在去年10月,一波多折的中泰高鐵曼谷至呵叻段一期工程簽約建設,預計2025年完成。
中國一帶一路專家王義桅稱,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初,華企沒有從效益規劃出發或缺乏投資經驗,只側重與執政黨或政府溝通,缺乏對反對黨,甚至NGO(非政府組織)的溝通,導致後來出現問題。加之一些沿線國家國情複雜動盪,印度或歐美在內的國家,也擔心中國擴大影響力而深度介入。「要想富先修路。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經驗,也是很多發展中國家都羨慕。」王義桅稱,中國將這些經驗傳授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就是希望幫助其實現產業化,同時聚焦民生基建,基建互聯互通,經濟擺脫單一性和依附性。
《金融時報》引述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中心數據顯示,在2017年及以前,中國兩家政策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及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的貸款一直較世界銀行借出的貸款還多,但在2018及2019年卻急速萎縮。該中心主任Kevin Gallagher分析,自美中貿易戰以來,中方對一帶一路的策略有重大轉變,貿易戰觸發的不確定性令中國選擇保留美元資產,減少資金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