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1.03
    星期日

民粹浪潮未退 疫後重生維艱
基層困難恐反彈 民主體制臨危機

[2021.01.03] 發表

2016年堪稱西方民粹浪潮升至高峰的一年,先有英國脫歐公投意外過關,後有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4年多過去踏入2021年之際,英國結束脫歐過渡期,正式跟歐盟「離婚」,特朗普則連任失敗,白宮將再迎來傳統政客入主。但這不代表全球民粹退潮,學者憂慮特朗普如今拒絕承認敗選,會為全球民粹主義者開創新模式,尤其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虐全球之際,民粹領袖的支持度不減反升。明報記者

身為過去幾年民粹浪潮的代表人物,特朗普連任失敗的政治意義備受注目。觀察家普遍相信,特朗普敗選不代表民粹主義受挫,反令民主體制再陷危機。著名東歐研究學者克勒斯特夫(Ivan Krastev)認為,特朗普拒認敗選之舉,反為歐洲等地的民粹主義領袖「開創新模式」,即選舉繼續但他們「絕不會敗選」,他向《紐約時報》稱:「2016年特朗普勝選時,他們(民粹主義者)所獲經驗是可以信任民主。現在他們不信民主,會想盡辦法繼續掌權。」奧巴馬時代的美國駐俄羅斯大使麥克福爾更表示,特朗普此舉是「他送給全球獨裁者的告別禮物」。

英美歐迎變局 考驗新領袖

《金融時報》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拉赫曼(Gideon Rachman)也認為,特朗普敗選將使美國以外的許多民粹主義者感到泄氣,但他們不會被擊敗。東歐右翼民粹主義政黨聲勢日盛,匈牙利和波蘭政府在國內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礎,特朗普的普選得票(7400多萬,遠超奧巴馬2008年的舊紀錄)之高,也意味着兩國民粹政客在美國及歐洲仍有共同意識形態的盟友可以合作。

特朗普據報已放眼下屆大選再戰,美國民粹浪潮自然難言消退。在大西洋的另一側,歐洲同樣續要面對各種民粹挑戰,尤其是過去十年的定海神針、德國總統默克爾今年內功成身退,歐盟面臨政治權力洗牌的未知數。匈牙利和波蘭去年底不惜威脅否決歐盟預算案,以求剔除有關法治換取注資的條款,最終默克爾牽頭妥協,法治條款雖獲保留,但會等到2022年匈牙利大選後才生效,惹來不少自由派評論家不滿。新世代歐盟領袖有無能力駕御波、匈兩國的挑戰不無疑問。

新冠疫下民粹領袖民望反升

英國及時達成「有協議」脫歐,至少為歐洲領袖減少一項煩惱。但英國本身的民粹思潮不會因脫歐目標達成而告一段落,疫下脫歐會為英國經濟帶來何種負面影響仍然難料,但即使出問題也不一定歸咎首相約翰遜——《金融時報》評論版副主編格林(Miranda Green)表示,許多評論和民調主管懷疑,民眾傾向認為任何首相都難以有效應對疫情的巨大挑戰。

民粹領袖疫下民望不跌反升並不鮮見,以巴西總統博索納羅為例,他一如特朗普多次想淡化疫情風險,但即使巴西淪為拉美地區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民調仍顯示博索納羅去年8月支持度創下任內新高。巴西學者質疑,博索納羅令民眾以為只能在封城與經濟二擇其一,因他知道某程度上「巴西人擔心經濟多於疫症」。

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潛在破壞,令人想起2008年的金融海嘯。《金融時報》首席政治評論員斯蒂芬斯(Philip Stephens)發表題為「就像金融海嘯,新冠疫情是給民粹主義者的禮物」的評論文章,表示疫後重振經濟的方式或重演當年救市後遺症,即緊縮措施令低下階層最為受損,間接觸發民粹浪潮。他形容疫情最大受害者是低薪、無技能、從事不穩定工作的人士,部分是酒店業和零工經濟(gig economy)的從業者,高技能員工卻可靈活地遠端工作,或取得政府資助的休假計劃;封城期間,相對富裕的人積蓄增加。斯蒂芬斯警告道:「如果政治人物是認真想拯救民主制度,他們必須首先恢復市場經濟運作的公平標準。」

更多國際要聞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