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1.19
    星期四

時事議題:炫富為什麼?

[2020.11.19] 發表
美國「拳王」美韋達不時於社交網站炫富,如穿上一身名牌及「曬」現金。他自稱由貧窮的黑人小子,靠荍V力獲得現在的財富,不介意別人說他炫富。
(明報製圖)
中國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的兒子王思聰喜歡在社交媒體炫富,例如送贈昂貴手表及手袋給他的狗「王可可」,又與王可可一起乘私人飛機,以及送贈他的狗多部iPhone。
5月20日(諧音「我愛你」)被包裝成網絡情人節,藝人孫耀威於網上貼出轉帳5,201,314元人民幣(諧音「我愛你一生一世」)予妻子陳美詩的截圖。

【明報專訊】炫富易招批評,但炫富風潮不絕。有人不惜與他人分租跑車、手袋,也要在社交媒體建立「名媛」和「富少」形象。炫富風氣的成因是什麼?

◆知識增益

炫耀消費

炫富往往與「炫耀消費」(conspicuous consumption)掛u,這概念由美國經濟學家范伯倫(Thorstein Veblen)的1899年著作《有閒階級論》(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提出,即消費非維生及實用物品,以向他人展示財富和社會地位。

在通常情G下,提高產品的價格就會令需求下降,例如牛肉太貴,就會多了人買雞肉。范伯倫的理論則假定某些商品的價格上漲時,在部分消費者中反而需求更大,因為商品價格可彰顯其品味和地位。採取炫耀消費的人可從藉此帶來的羨慕、聲望和名譽中獲得滿足感,乃至提升自我形象。

這理論雖已提出逾一世紀,但仍體現在不少奢侈品上,部分更有「范伯倫商品」(Veblen goods)之稱,如愛馬仕( Hermos)手袋、法國超級跑車品牌Bugatti、瑞士Patek Philippe名表等。

■炫富風氣的成因

◆1. 個人心理

缺乏自信

愛炫富或與心理上缺乏自信有關。美國心理學專家Susan Whitbourne於2015年在雜誌《今日心理學》提出,缺乏自信/不安(insecure)的人有4徵狀,包括喜歡踐踏他人的自信、愛展現財富及成就、常作「謙虛式炫耀」(humblebrag)如在社交媒體「投訴」因工作常去旅行,以及喜歡投訴商品及服務水準不高從而突顯自己具品味等。Whitbourne指出,這些行為往往與自卑情結(inferiority complex)和自戀心理有關。

此外,炫富者大多重視他人如何評價自己。人們往往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心理學家稱之為「社會評價威脅」(social evaluative threat)。英國流行病理學家Richard Wilkinson和Kate Pickett的研究稱,社會貧富愈懸殊,愈突顯社會地位的重要,人們可能用消費來增加自信,讓他人看得起自己。

朋輩影響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工作系學者常春梅和李彥君2015年撰文指出,內地大學生炫富的原因包括朋輩之間會互相比較經濟狀G,並希望通過有意識的炫富行為,突顯自己的存在及與眾不同,從而得到更多人關注及尊重。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常春梅和李彥君的文章指出,有意識的炫富行為即刻意表達自己比他人富有,炫富者在乎的不是炫耀物件的功能,而是通過炫富獲得優越感,以滿足自尊及虛榮心。文章稱,按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被關注、被尊重或自我認同的「需求」,或是炫富行為的內在驅動力。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類需求層次可分為5層,在滿足較低層次需要後,人們會追求更高層次的滿足。

◆2. 文化因素

好面子文化

有評論指出,中國人的炫富行為與「面子文化」有很大關係。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者王岩和鄒兵指出 ,在講體面、給面子的觀念下,人們會為獲得或維護面子而炫耀消費,譬如強調「禮品要珍貴,飯菜要豐盛,汽車要豪華,規模要宏大,場面要隆重」等,這些以炫富為目的之消費實屬非理性消費,或導致奢侈浪費等不良風氣於社會蔓延。

◆3. 媒體影響

廣告營銷 影視作品炫富

媒體是社教化的媒介之一,可影響青少年的行為、態度及價值觀。廣告是商品營銷、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徑,為吸引消費,商業廣告往往會將奢侈品與財富、社會地位及正面形象掛u,使消費者認為使用奢侈品等於成功,可能促使炫富行為。中國廣告網的文章指出,奢侈品廣告會通過有意境的故事、精美的場景設計、展現悠久的歷史等,影響消費者的認知,認為使用奢侈品能體現有品味的生活及文化。

影視作品亦出現愈來愈多的炫富場景。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教授楊洪濤2017年撰文指出 ,炫富現象滲透到很多影視作品的情節中,尤其是一些反映都市生活的作品,傳遞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往往流露對金錢的嚮往和崇拜。他以2016年劇集《你好喬安》為例,年輕的主角家道中落,卻依然租住豪華公寓及租用頂級汽車。《小時代》系列電影的一眾演員更一身名牌,被內地影評人周黎明批評炫富行為已趨病態。

社交媒體助長炫富潮

資訊科技進步下,炫耀財富的行為變得更容易、成本更低,而且受眾更廣。社交媒體網站Rich Kids Of The Internet張貼世界各地富有青年的炫富生活照,其Instagram有約37萬追隨者,富有青年需先付約2000美元(約1.55萬港元)予網站,才可獲刊登相片。該網站於2012年由19歲英國青年James Ison與朋友創立,2012年該網站刊登富二代Zachary Dell在私人飛機吃自助餐的照片,隨即於網上廣傳。

2018年由俄羅斯網紅掀起的「炫富摔」(#FallingStarsChallenge),更於全球社交媒體掀起炫富熱潮。例如有青少年貼出從私人飛機或豪車「摔下」,名牌手袋、香檳酒杯等奢侈品散落一地的照片,吸引網民目光。

名人於社交媒體的炫富行為,吸引主流傳媒爭相報道乃至「炒作」,亦可能影響青少年的價值觀。中國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的兒子王思聰喜歡在社交媒體炫富,例如送贈昂貴手表及手袋給他的狗「王可可」,又與王可可一起乘私人飛機等,引起媒體報道。退役拳擊運動員美韋達(Floyd Mayweather)亦是著名的炫富名人,2019年7月他在社交媒體上貼出一條短片及照片,展示近200萬美元現鈔及名貴鑽飾,並稱不介意他人的想法。

現今青少年成長於社交媒體發達的環境,更傾向於網絡分享和表達情感,亦重視以社交媒體維繫人際關係,炫富行為能吸引網友目光,甚至可能成為「網絡紅人」,可獲得更多人注目。2018年加拿大一名9歲華裔女童在Instagram分享炫富影片,坐擁270萬「粉絲」。她曾上載影片,手持大把疑似百元美鈔並滿口粗言,炫耀生活奢華。後來她被揭發炫耀片段中的名車擁有者是她母親的老闆,她的兄長亦會給予台詞,女童被質疑遭家人操控以炫富賺點擊,最後她的照片及影片全部被刪。

◆4. 家長管教

家長價值觀影響子女

炫富的兒童或青少年往往家境富裕,才有富可炫。家長管教與親子關係亦可能影響青少年會否炫富。若父母本身的消費觀念或行為不當,又溺愛子女,可能助長子女非理性消費以至炫耀財富。若父母忽略教育和親子溝通,以金錢和物質補償子女的情感需要,也可能使青少年養成驕奢習性,甚至以炫富行為博取注意。

2016年一段網片中,有內地女童不停炫耀身上各種名貴物品,還說窮人買不起這些東西。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狄志遠接受媒體訪問稱,孩童炫富的心態與父母灌輸給他們的價值觀有關,如父母以送贈奢侈品給子女以表達讚賞及愛,長期而言易使子女崇尚名牌、追求物質主義,甚或將自我建立於名牌上。

◆5. 消費主義

物質主義興盛

炫富行為亦與消費主義和物質主義日漸盛行有關。商戶使用各種手段以吸引消費者,傳媒大量傳播消費觀念和宣傳商品,不斷創造新時尚、新潮流,促使及引導更多人消費以至炫富,以顯示自己追上潮流。近年不少日子被包裝成特別節日,更成為青年炫富場合。例如5月20日(520諧音「我愛你」)被包裝成網絡情人節,不少內地網民於當天「曬圖」,炫耀獲情人送上520元人民幣的「紅包」,藝人孫耀威更於網上貼上轉帳5,201,314元人民幣(諧音「我愛你一生一世」)予妻子陳美詩的截圖,網民紛稱羨慕。

[通通識 第675期]

更多教育
爆point大全:中國2060年實現碳中和?
【明報專訊】歐盟、日本、韓國等國家已提出2050年要達到「碳中和」(carbon neutral)的目標。碳中和即個人、企業或團體排放的溫室... 詳情
【明報專訊】一般而言,通識科的考試在卷一,特別是問及數據及圖像分析的題a及b,是較難分出高下的,因為只要考生不是出現計算錯誤及離題萬丈等太過... 詳情
中外人物:金南俊
【明報專訊】韓國7人男子組合防彈少年團(BTS)2018年獲邀到聯合國總部,由隊長金南俊(RM)代表,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G... 詳情
星級例子庫:資訊流通
【明報專訊】■(現代中國) 中國「淨網」行動2019年截至2月,微信官方已經封鎖了4萬多個「低俗」與「有害」的公眾號。根據微信公告,包... 詳情
新聞測驗:
【明報專訊】■(今日香港、現代中國) 1.特首林鄭月娥10月30日以交換文本方式,與廣東省長馬興瑞簽署落實《粵港合作框架協議》2020...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