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拆題:一步一足印——藉地點的轉移梳理文章結構
【明報專訊】時、地、人是記敘文不可或缺的要素,若要梳理文章的結構,除了早前提及的可留意時間的推展、人物的情感變化外,還可以依據地點的轉移。因此,讀者在閱讀文章時,可以跟隨作者的腳步,進入特定的空間,親歷其境。
■範例
以2012年文憑試曾敏之的〈橋〉為例,作者以橋為經,貫穿人生不同時期的回憶和感受,而地點——不同地方的橋,正是劃分層次的重要線索:(圖b)
顏純u〈尋常巷陌〉一文同樣可以通過地點的轉移分析文章結構。作者先寫現在從大道東拐進春園街,從而勾起往事,回憶昔日在春園街、利東街和大王東街遇到的人與事,最後藉告士打道堂皇的摩天樓反襯,突出灣仔小街巷的街坊風味。在細讀文章時,讀者可以追隨作者的思緒移動,從今及昔,自大道東走進灣仔的尋常巷陌,一步一步體驗尋味灣仔的今昔之比。
■題目/試答
本文共有11個段落,按結構可分成5個部分,試指出各部分由哪些段落組成。(5分)(圖c)
■原文在此
顏純u〈尋常巷陌〉
bit.ly/34iSsPW
圖:資料圖片
文:黃慧琦
(現職中學教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深信文字的力量。)
[星笈中文 第0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