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長途航班有染疫風險 加運輸部未改就地隔離被抨
【明報專訊】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US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最新發表的3項研究均證明,乘搭長途航班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確實存在,並可製造感染群組,即使在商務艙環境中,也有感染風險。加拿大運輸部(Transport Canada)未有直接回應聯邦政府會否因應新研究結果,改變其一直指乘搭飛機感染風險低的說法,並就未有規定入境旅客就地隔離的檢疫措施作出修訂,該部門只解釋,跟其他封閉環境相比,在飛機上感染風險較低的原因,但此舉未能釋除學者和民眾的疑慮。
美國疾控中心發表3項最新研究,其中一項研究報告指,有4人分別一對夫婦和兩名機艙服務員,他們於3月乘坐同一班由美國波士頓前往香港後染恙,他們的病毒基因排序相同而且獨特,屬於香港以前未發現的病毒株,有關結果有力地表明新冠肺炎在機上傳播。
另一項研究發現,「在長途飛行期間新冠肺炎在機上傳播的風險是千真萬確的,並有可能造成規模不少的感染群組,即使在座位較寬敞的商務艙環境中亦然」。
第三項研究「提供證據,證明隱形患者可在機上傳播病毒」。但該3項研究均是在機上強制戴口罩措施實施前完成的。
加拿大運輸部長加諾(Marc Garneau)的辦公室多次拒絕就有關消息接受訪問。至於該等新研究和證據會否令聯邦政府改變其一向指乘搭飛機安全的說法,聯邦運輸部未有直接回應,但該部門的發言人廖秀秀(Sau Sau Liu,譯音)和莫林(Cybelle Morin)分別透過電郵解釋機上感染風險低的多個原因,包括飛機上通風系統使用高效濾網(HEPA filter)、乘客之間互動受限制、強制戴面罩、登機前的健康和體溫檢查、以及旨在加強隔離氣流的設計。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感染控制流行病學家弗內斯(Colin Furness)不接受聯邦當局的解釋,他說:「我認為加拿大運輸部責無旁貸。我認為加拿大衛生部(Health Canada)未有試圖彌補當中的缺口。」
弗內斯一直敦促當局就必要旅遊作清晰定義。他相信更多的規例和教育可令情況變得更安全,其中包括採取就地隔離措施。
加拿大公共衛生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Canada)則向《環球新聞》表示,國內目前尚無任何機上乘客之間傳播的確診病例。但報道引述一位匿名的機艙服務員稱,他曾經在工作時至少一次跟確診患者同機。這位機艙服務員並透露,一些同事跟確診患者同機多達5次,而涉事機艙服務事後均會被要求自我監測14天,若出現病徵就自我隔離,並獲安排有薪休假,但全部人最後檢測均呈陰性。
安省雷灣(Thunder Bay)居民吉利斯(Kathy Gillis)因為要接受癌病治療,她在疫情期間要乘坐飛機到多倫多。截至上周五(16日),雷灣只有一宗活躍病例,但該宗病例跟旅遊有關,因此吉利斯擔心回程航班有感染風險,因為機上載有國際航班轉機的乘客,他們均未有先檢疫。吉利斯說:「他們(國際航班乘客)應當(立刻)隔離。」
根據運輸部指出,在7月,約有15.4萬名乘客抵達加拿大,當中約3.3萬人隨後乘搭本地航班,而本國的檢疫措施訂明,若旅客沒有出現病徵,則無需就地隔離,並可繼續前往目的地,然後隔離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