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名流浪漢落戶天津 檢驗社會安全網
去年,內地諸多一二線城市開啟人才爭奪模式,紛紛推出積分入戶政策。但天津市公安局上周為轄區內193名有語言障礙的流浪漢辦理落戶手續,解決城市特殊困難群體持續安置問題。如此大規模的動作,去幫這些不能為城市創造財富的群體解決最低保障問題,在改革開放數十年來尚屬罕見。
看似簡單政策 兩年努力結果
被天津市接納為市民的193名流浪漢有語言障礙,因多方尋親無果,成為長期滯留在政府救助站堛滲S殊困難群體。落戶後,他們將納入天津市社會保障體系,從此有了身分、不用再四處漂泊。這一看似簡單的人性化政策,是當地民政和公安兩個部門經兩年努力的結果。天津民政局和公安局推出的「辦理落戶登記實施意見」,明確落戶程序,對各救助站經全國救助尋親網尋親、媒體登報尋親、DNA血樣蒐集比對、人臉識別比對方式尋親無果滿3個月的長期流浪乞討者,辦理在津落戶。
去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西安等城市均推出人才入戶政策,使出「渾身解數」,吸引招徠高科技人才,配合城市未來發展。這對城市未來發展而言,無疑是積極和正確的。但同時也難免會令人留下「功利」印象。
此次被天津市政府吸納落戶的流浪人口,無疑對於城市而言,屬於「不良資產」,不僅不能帶來生產效益,可能還會消耗城市資源。天津民政局相關負責人稱,流浪乞討人員能否夠納入社會保障體系,是檢驗社會救助安全網是否密實與牢靠的重要標誌,是健全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一個完備的救助管理服務體系,應關注城市所有角落的弱勢群體。天津將這批流浪漢納入幫扶的對象,不僅提升救助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水準,也拓寬人文關懷和社會治理的寬度。此舉也獲得市民普遍支持。
接下來民政部門應採取精準救助措施,才能讓流浪者感受到政策的溫暖和城市的關心。明報記者 鄭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