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汕頭發展落後 料推新策幫扶
紀念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大會,國家主席習近平出人意料地將南下視察首站選擇在潮汕。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高級研究員彭澎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汕頭作為首批經濟特區發展最不成功者,有諸多導致發展失敗的因素。國家領導人在此節點親訪,或意味着未來可能會對汕頭採取一些新的政策或頂層設計幫扶。
落後深珠廈
學者:距港澳台較遠
作為曾經對汕頭特區未來發展多次專程調研的學者,彭澎認為汕頭發展之所以在四大特區墊底,既有外在因素,也有內在問題。就客觀因素而言,深圳、珠海,廈門與汕頭四個經濟特區,前三個都相對更靠近港澳台地區,在過去的發展中都有更多的現實資源可以利用。此外潮汕基礎設施建設不如珠三角,這使珠三角形成虹吸效應,也對汕頭的發展造成莫大影響。同時內在因素在於潮汕民風宗族觀念較強,以至於外地籍官員難以進入工作,也導致外地資金及人才難以在汕頭安頓下來。
「本地人也不太願投資汕頭」
「就算是本地人也不太願意在汕頭投資,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李嘉誠。」彭澎說,很多潮汕地區的人喜歡捐助學校、醫院、寺廟,但卻對投資不太有興趣,究其原因與當地官場近親繁殖形成吃本地的現象有關,「一個企業一旦進入投資,就好像進入了一個無底洞。所以很多投資者,寧願直接投一筆錢當做善事。」同時實體經濟不發達,也導致潮汕地區居民崇尚賺快錢,導致營商環境越來越差。
彭澎認為,習近平在紀念特區成立40周年大會南下視察中首選潮汕,是一個積極現象。這意味着中央層面可能會考慮採取一些新的政策和頂層設計幫扶汕頭。
「嚴格來說,汕頭特區的發展是不成功的,領導人視察找到原因,總結經驗,對症施策,才是應該有的態度。先看不好的,考慮日後如何發展,這種態度比只看好的,更務實一些。也應該會成為今後(中央)一種新的工作方法。」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