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上水單車徑 八成路段無樹蔭 專家批大量伐木、炎夏易中暑 設計不理想
【明報專訊】耗資近9億元建造的元朗至上水單車徑上月29日啟用,該條單車徑沿途經過米埔及穿越不少林地,惟為建單車徑,工程砍逾3200株樹,且不少是被評為高價值的榕樹。本報檢視該條單車徑,發現約八成路段沒有樹蔭。曾向政府建議縮減單車徑闊度令部分樹木得以原址保留的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表示,單車徑太闊,質疑是否有實際需要;教大地理與環境科學講座教授詹志勇指政府未有在工程與綠化之間取平衡,除了犧牲大量樹木,夏季市民在烈日下騎單車,中暑機會增加,並非理想設計。
明報記者 馬耀森
翻查資料,整項工程牽涉逾4500棵樹,當中有3棵大樹達古樹級別,惟當局以技術限制為由稱未能原址保留,其中兩棵大樹更於2018年被超強颱風山竹吹塌,最終難逃被砍命運(見另稿)。
樹蔭路段零散 最長1公里
本報綜合多方資料,包括譚凱邦於10月3日騎單車由元朗出發,沿途記下單車徑兩旁樹木分佈,以及本報翻查地圖街景及網上影片等,發現約八成路段沒有樹蔭。譚凱邦說,沿南生圍一段約1公里長的單車徑,已是最長的有樹蔭路段,「亦踩得最舒服」;而途中只有兩、三段有樹蔭,惟每段僅數百米長。
路太闊 環團質疑無需要
譚凱邦指出,政府興建元朗與上水單車徑,大部分路段闊4米,旁邊行人路闊2米,合共6米,「唔好話單車,私家車都行到」。他說,根據運輸署《運輸策劃及設計手冊》,單車徑及行人路的最低標準分別為3.5米及1.5米,若部分路段採用標準闊度,整體可縮窄1米,相信該條單車徑的綠化率會大增,對土木工程拓展署未有盡力保留兩旁樹木表示失望。
另外,本報翻查該條單車徑於2008年通過的環評報告,部分路段包括新田及洲頭村等,應採用較低標準闊度,以避免影響太多樹木。
教育大學地理及環境科學研究講座教授詹志勇認為,署方在設計時傾向考慮行車安全,忽略綠化,他指單車徑沿途有數千棵大樹,只要稍為縮窄單車徑闊度,或以木板承托部分路段就可解決問題,而這種做法在外國非常普遍,「外國一定唔會咁樣斬樹,唔明港府做工程咁鍾意落石屎,一成不變」。
前單車港隊:樹太多製造盲點
前單車港隊代表仇多明表示,單車徑較闊無疑會較安全,若兩旁太多樹,有機會形成看不透的盲點,易生意外。三加一單車同學會創辦人劉錦滿認為,新界單車徑主要供市民消閒,單車徑較闊會較安全,但夏季烈日當空下騎單車,會流失大量水分,要多飲水補充水分。
土木工程拓展署表示,由於新建的單車徑主要途經鄉郊地方,而這些地方一般長有樹木,興建單車徑時無可避免需要移走部分樹木,又指在設計該段單車徑時,土拓署已選取合適走線,盡量減少對樹木的影響。該署又稱,為改善和綠化環境,已在單車徑兩旁栽種500多棵樹木及數萬棵灌木 ,並會繼續在合適的位置加種樹木。該署被問到設計單車徑闊度考慮什麼因素時,只稱「視乎實際環境的限制,提供一般不少於3.5米闊的雙程單車徑」。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