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絕」多年 枯魯杜鵑四川重現
[2020.05.27] 發表
【明報專訊】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表示,該研究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研究保護團隊」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和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中,在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山區發現被認為野外滅絕多年的枯魯杜鵑。
《人民日報》報道,1929年9月,美國植物學家洛克在四川西南部的枯魯山區採到一份杜鵑標本,但未命名。直到1953年,該標本被作為粘毛杜鵑的變種發表,於1978年升格為種。根據國際植物命名法規原則,命名為R. adenosum,中文名為「枯魯杜鵑」。不過近年枯魯杜鵑已被評估為野外滅絕。
今年5月,研究團隊對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螺髻山,以及該種模式標本採集地木里縣枯魯山展開調查,意外發現一株花團錦簇的杜鵑。經與模式標本比對,並與《中國植物誌》核對,確認為枯魯杜鵑。團隊成員馬永鵬表示,「目前雖只發現一株,但足以讓隊員們渾身的疲憊與飢餓感瞬間消失。」
更多中國新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