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練筆:選什麼材——以考生示例說明
【明報專訊】學生在寫作時,往往苦無選材,腦海充斥肥皂劇橋段,甚或「出賣」至親,令他們平白遇上種種無妄之災(笑)。其實,恰當的材料並非靠頓悟,而是從我們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而來。直接經驗是指現實親身實踐或經歷,間接經驗是指從閱讀或觀察而來的經驗。今期以考評局上品示例,進一步闡述選材突顯主題和論點的關係。
■選材類別
◆親屬師友接觸→
說明:
指與人倫中不同的人接觸的事
例子:
童年回憶、校園生活、家庭關係、交友相處等
考評局提供的考生示例(等級5):
記敘作者於學生議會中,商討籌辦午間活動意見不合,雖然想力陳己見,卻為免招致紛爭而決定以沉默作「無聲抗議」,以收「顧全大局、尊重主席」之效;又以比喻和援引美、台事例,說明保持沉默的意義,有時比力陳己見更佳,沉默並非懦弱,反是尊重別人、尊重自己的表現。(圖1)
(2014DSE Q1)
◆角色扮演→
說明:
指設想自己在特定的團體中,依其地位所擔負的責任或所表現的行為
例子:
待業人士、老人、社會賢達、孕婦、救護人員、消防員……(這類選材風險較高,但若能成功模擬該角色的思想感情、行為舉措,令讀者信服,正正顯示作者的寫作能力,反之,內容就變了幼稚可笑,宜慎用)
考評局提供的考生示例(等級5):
作者記述在海外留學,參與除夕倒數,描寫在酒吧慶祝倒數的種種熱鬧場面。曲終人散後步回宿舍,目睹一家大小歸家,勾起回憶,引發思親之情,驚覺剛才鬧哄哄的氣氛根本不屬於自己,帶出失落之情。文末點出失落源於身處異邦,無法與家人彼此分享,印證「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懷,並領略到鄉土親朋與個人悲喜之間的休戚與共。文章以留學生的身分訴說感受,情感真摰。(2016DSE Q1)
◆瑣事隨想→
說明:
指由零碎的小事而觸發的感興
例子:
等候交通工具見聞、乘坐交通工具、路上的經歷等
考評局提供考生示例(等級5):
記敘乘坐火車時的所見所感,以及遇上失禁的老伯伯並施以援手的事,反思若非今天沒有手提電話在身,定會拍下伯伯的糗事公開到網絡,讓別人觀看,並為從前無知的自己感到羞愧。(圖2)
(2015 DSE Q1)
◆服務→
說明:
指替社會、別人做事
例子:
義工(不同的服務對象:老人、孤兒、特殊需要人士、露宿者等)、學會主席或幹事、校外組織領袖或幹事等
考評局提供考生示例(等級5):
作者倒敘小六時曾嘲笑失明人士是「笨盲子」,後來參加「傷健共融一天團」活動,需模仿盲人,請行人協助扶過馬路,受途人冷漠對待。先述滿身香水味的女途人對請求無動於中,逐漸遠去;再述幾名年齡稍長的途人出言戲弄,甚至嘲笑作者為「呆盲子」。作者因而醒悟到應易地而處為他人設想,並反思過去的缺失,體悟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 (2013DSE Q1)
.揚日 -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後於同校獲教育文憑、文學碩士。深信語文源於生活,生活體味就是學習語文的契機。
文:語文工作者 揚日
圖: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4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