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倉鼠研究:病毒損嗅覺神經元 兩周修復
【明報專訊】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發病初期會失去嗅覺,港大醫學院利用金倉鼠作研究,發現當中機理,新冠病毒會損害倉鼠鼻黏膜中的嗅覺神經元,但破壞只屬暫時性,並可於兩周後修復,解釋確診者暫時失去嗅覺原因。研究結果已在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及病理學系利用金倉鼠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會損害倉鼠鼻黏膜中的嗅覺神經元,除了在倉鼠的嗅覺神經元可檢出病毒抗原,牠們在感染後兩日嗅覺神經元減少,但所受破壞只屬暫時,倉鼠感染後14日可自行修復有關組織,團隊相信這解釋了為何部分確診者會暫時失去嗅覺。
鄰籠倉鼠中招
證氣霧有效傳播
研究又將3隻受病毒感染的倉鼠,分開3組,各與一隻無感染的倉鼠放在相鄰的鐵絲籠相處8小時,維持每小時70次換氣,發現一日後,相鄰倉鼠的鼻液樣本均驗出病毒。團隊認為結果反映新冠病毒能透過氣霧有效傳播。模型中亦發現新冠病毒可在倉鼠的呼吸道和腸道複製,導致肺炎和體重明顯下降。
只感染首6日具傳染力
琣X衛署終止隔離準則
實驗中受感染倉鼠的鼻腔或糞便,可連續最少14日檢測到新冠病毒核糖核酸,但只在感染後首6日檢測出具傳染力的病毒,顯示病毒在倉鼠的有效傳播期少於6日。帶領研究的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嚴慧玲認為,在感染者病徵出現一星期後,通常已無法檢測出具傳染力的病毒,即受感染動物或患者不再具傳播能力,研究結果與衛生署上周更新的確診者終止隔離準則琣X。
(抗疫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