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5.07
    星期四

時事議題:答題指引

[2020.05.07] 發表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公共空間

.學習單元:今日香港、公共衛生

.顧問教師: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通識科主任 關懷遠

◆學習目標

知識

‧了解公共空間的用途和爭議

‧透過公共空間了解城市規劃對生活素質的影響

技能

‧分析不同持份者使用公共空間的期望及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評估公共空間的不同用途在多大程度上促進香港人的生活素質

態度及價值觀

‧探討公共空間如何營造社區凝聚力

‧從限制公共空間使用,反思政府如何透過公共政策保障市民的公民權利

■資料回應題

◆1.根據資料A,分析不同年齡使用者對公共空間的期望及可能出現的問題。

參考論點

首先,年齡愈輕的年齡群組,愈期望休憩用地允許不同活動。根據資料,16至29歲群組及30至39歲群組,要求休息用地容許球類運動(19%、15%)、踏在草坪(14%、12%)等都比其他年齡群組高。主要是年輕人喜愛動態活動,故期望於公共空間舒展身心。

其次,愈年長的年齡群組對休憩用地沒有太多的期望。根據資料,50至59歲及60至70歲以上的年齡群組只要求在公共空間溜狗(12%、6%)、躺卧在長椅上(5%、6%),沒有要求更高達70%及79%,可見長者較着重基本的散步健體需要。

可能出現的問題:年輕人期望使用公共空間作多元化的活動,例如播放音樂等,造成的聲浪或騷擾長者。若使用者之間出現衝突,可能有違公共空間設立的目的,即凝聚社區。

◆2.參考資料B及就你所知,不同持份者使用公共空間時可能出現什麼衝突?

參考論點

有休憩需要的市民與支持音樂表演的市民在使用公共空間的方式上,可能產生衝突。根據資料B,有市民要求公園使用者以休憩用途為原則,不能影響其他使用者的自由。這符合公共空間「環境與設施」的理想模式,亦能照顧市民健康需要。然而,亦有支持音樂表演的市民關注公共空間有讓市民消閒的作用,觀看音樂活動可增加社區凝聚力,達至「鼓勵社交」的理想模式,亦符合「公眾使用」的原則,兩者之間可能產生衝突。

■延伸回應題

◆3.「減少公共空間的使用限制,對促進市民生活素質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這說法?

【解題】 同學作答此題須有比較意識,並且使用比較準則回應題目要求,只分述利弊不能獲取理想分數

參考論點

同意:

減少限制公共空間的使用目的,對促進生活素質是利多於弊。公共空間是任何人均可共同免費享用的空間,良好的公共空間可凝聚社區,過多的限制,難以凝聚公共生活,影響社會方面的生活素質。資料A指出,年輕人期望休憩用地可容許基本球類活動或踏在草坪,於公共空間加諸太多限制,易影響市民善用空間舒展身心,無助市民提升健康方面的生活素質。有人說給予公共空間太多自由,可能使社會衝突更易發生。不過,只要當局訂立清晰的指引及規管,已符合公共空間自由使用的定義,長遠更能凝聚社區,對促進生活素質利多於弊。

其次既然公共空間強調自由使用,活動方式理應百花齊放。資料A指出不同年齡群組都期望休憩用地可允許不同種類的活動,資料B提到公園有歌舞團的支持者喜歡聽歌,這正符合公共空間強調自由的原意。有人認為公園內的歌聲嘈吵,或在公眾地方張貼「文宣」影響環境衛生,理應禁止。然而,限制公共空間自由使用方式,其實扼殺了公共活動的多元。當局可加強管制而不能強行制止公共空間的活動,否則影響市民提升文化方面的生活素質。

不同意:

首先,不同意減少公共空間使用限制,對促進生活素質利多於弊。根據資料B,公園歌舞團的噪音問題滋擾其他使用者。有人認為不應限制公共空間的使用目的,資料C提到公共空間在於市民可以自由使用,若有過多的限制,就不能凝聚公共生活。可是,過分強調自由使用,各種活動之間易演變為衝突,例如各區的「連儂牆」雖屬和平表達意見,但因涉不同政見而激起社會矛盾。不限制使用公共空間的目的,對促進市民社會方面的生活素質弊多於利。

其次,康文署已建議修訂條例,加強管轄公園的噪音滋擾。適當的規管和限制公共空間有其必要,若活動為市民帶來不便,引起衝突,便不能發揮公共空間凝聚社區及文化交流的目的,不利提升文化方面的生活素質。有人認為香港每人擁有的休憩用地比其他亞洲城市為低,如再加強限制,與公共空間的原意背道而馳。不過,假如活動涉及違法收取金錢利益、聚賭等,政府有權限制。

■學習及答題指引,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200507BZ.doc

[通通識 第645期]

更多教育
報告和理析:女性青少年權益未獲保障
【明報專訊】1995年,189個國家通過聯合國《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各國承諾採取具體行動確保性別平等和維護女性權益。25年後,全球女性的權... 詳情
摘星拆解:青少年網絡問題
【明報專訊】新聞資料 韓國警方2020年3月搗破通訊軟件Telegram(Tg)群組散播性虐影片案,案中主犯涉威迫利誘受害人拍攝裸照,... 詳情
透視人道:大型疫情中的人道工作
【明報專訊】在大型疫情中,醫療服務及物資需要固然是必須優先滿足的一環,然而從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下稱「紅十字運動」)的前線人員經驗可見,... 詳情
不要碰鼻子  保持社交距離
【明報專訊】近月,全球各國家採取各項措施對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新西蘭總理阿德恩3月就宣布一連串措施,其中一項就叫大家不要碰鼻子!為什麼呢?原... 詳情
世界這樣大:毛利人碰鼻打招呼
【明報專訊】■熱門新聞節錄 新西蘭呼籲國民 停止握手擁抱碰鼻禮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新西蘭總理阿德恩宣布,除了來自無疫情...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