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華推「中國標準2035」
美專家:北京影響力勢擴大
【明報專訊】中國產業政策《中國製造2025》淡出公眾視線後,有傳中國將於今年推出《中國標準2035》,涵蓋人工智能(AI)、電信網絡和數據流通等被視為定義未來10年的全球技術領域。美國專家指,此舉可能會對北京在全球舞台上的權力產生廣泛的影響。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標準二部主任戴紅早於去年1月,已提出《中國標準2035》,國家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喬躍山曾表示,將推動物聯網、訊息技術設備互聯、太陽能光伏等領域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成為國際標準,推動國內外標準接軌。
北京研究和諮詢公司Trivium China的合伙人安德魯‧波爾克表示,中國經濟的一大弱點是,沒有甚麼事情是以標準化的常態化方式跨越時間、距離和空間發生的。
他指,「《中國標準2035》是國內的迫切需求和提高自身經濟績效和效率的需要,以及他們希望在國外樹立標準的願望,無論是從字面意義上還是從形象上來說,都是一種結合」。
《中國製造2025》被認為是中美貿易戰的原因之一。美方認為,《中國製造2025》是通過大規模政府補貼、不公正保護措施和竊取外國知識產權來實現中國政府提出的在2025年時,讓中國從「製造大國」升級為「製造強國」,並擺脫對外國高科技工業的依賴。
有業界人士指出,中國有意通過標準制訂獲取關鍵數據,中國政府定義的技術和技術標準越多,相關數據就越會受到中國政府各種數據本地化和訪問政策的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