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解密:香港減排成效
【明報專訊】.相關議題:香港能源使用與氣候變化
全球暖化問題迫在眉睫,香港亦不能獨善其身。為此,政府嘗試改組燃料組合、與電力公司推出上網電價計劃,又向大眾推廣節能,希望減低本港溫室氣體排放。相關措施現時進度及成效如何?
◆1. 香港人均碳排放量及碳強度(圖)
◆2. 香港溫室氣體來源(圖)
◆3. 香港可再生能源產量及比例(圖)
.2017年可再生能源來源分佈
◆4. 上網電價計劃發展情况(圖)
◆解讀
?根據環境局2010年9月發表的《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策略及行動綱領》,政府首次承諾在2020年前把碳強度由2005年的水平削減50%至60%,即由0.023公斤二氧化碳當量,減至0.009至0.012公斤二氧化碳當量。2017年1月,政府進一步承諾在2030年前將減幅擴大到65%至70%,同時提出把人均碳排放量減少37%至45%的新目標,即減至3.3至3.8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雖然根據圖表,香港人均碳排放量及碳強度有持續下降的趨勢,但相關減幅在2005至2017年間,只分別減少約8%及35%,顯示香港在減排方面的實際表現,仍遠遠落後於政策目標
?根據圖表,2005至2017年間,香港溫室氣體排放量有先升後跌的趨勢。2005年的排放量有412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數字緩緩上升至2014年的449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上升了37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升幅近9%。及後溫室氣體排放量開始下降,2017年下跌至407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總體而言,在2005至2017年間,香港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只微跌1.2%
?香港溫室氣體排放主要來自發電,其次是運輸及廢物處理。2017年,源自發電的溫室氣體佔該年總溫室氣體排放量65%,遠高於來自運輸(18%)、廢物處理(7%)及其他(10%)的排放量
?數據顯示,2011至2017年間,本港可再生能源產量維持約2000太焦耳,2012年產量最少,有1654太焦耳;最多產量是2011年,有2350太焦耳。至於整體使用量比例,在2011至2017年間,可再生能源均佔總能源使用量不足1%
?立法會2020年的文件指出,政府近10年積極提倡轉換本港的發電燃料組合(即由煤改用天然氣)。環境局2017年出版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估計,至2030年間香港能以風力、太陽能及轉廢為能實現可再生能源的潛力約為3%至4%。以此與目前情况比較,可見本港可再生能源產量仍偏低
?按來源分析,本港可再生能源的最大來源是堆填區及污水處理廠的轉廢為能(如沼氣收集及污泥焚化),佔比於2017年高達86%,其次是回收廢置食用油生產的生化柴油(11%),而太陽能、風力及水力的天然發電合共只佔3%
?政府與兩家本地電力公司中電及港燈於2018年起推出上網電價計劃,以每度電3至5元購買客戶生產的可再生能源,推動太陽能發電。截至2019年9月底有4586個申請獲批,共生產375萬度電,主要來自住宅客戶(民居的太陽能發電板)。根據圖表,雖然上述發電量有助減少1983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但只佔2017年整體溫室氣體排放量(407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不足0.005%
■思考問題
1. 政府推行節能計劃時,可能會引起哪些持份者之間的衝突?
2. 「政府推行政策時,應優先考慮社會整體利益,犧牲小眾利益在所難免。」你多大程度同意這句話?解釋你的答案。
文:蔡嘉嘉老師
資料來源:《數據透視—環境事務》,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2020.03.02
[通通識 第6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