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首現院內傳播 博愛封病房200多人測試 假陰性者同房 6呎外中風翁確診
【明報專訊】本港首度出現懷疑醫院內傳播新型冠狀病毒個案,93歲老翁因中風入博愛醫院,出院第3日發燒,結果再入院後確診。據悉,他首度入院時所住病房爆滿,一名當時對測試呈「假陰性」的33歲男子被安排在老翁所處病格外走廊加牀,兩人距離逾6呎,同處一病房兩日,老翁約半個月後發燒。港大專家袁國勇估計今次最有可能在院內感染,但出現2003年SARS威院「8A病房」般大爆發的機率微。老翁曾住的兩間病房暫封閉,74名病人要隔離檢疫和接受病毒測試、150名醫護及職員亦要接受測試,另一名護士須入檢疫中心。
33歲男加牀睡走廊
老翁同處兩日 半月後出院發燒確診
本港昨日新增17宗確診,包括一宗疑似個案。昨新確診的93歲男病人(第856宗)因中風,3月10日至4月1日留醫博愛醫院,4月3日因發燒及嘔吐再入院,當時肺部有感染徵狀,至昨確診,情况嚴重。他不能活動,留院時長期卧牀。
曾與老翁共處一病房的33歲男確診者(第455宗)曾外遊,因咳入博愛醫院,首次檢測陰性後轉到普通病房,3月17至18日住在老翁所在的5樓內科及老人科病房中的病格外,男子其後再檢測才呈陽性。據了解,老翁曾入5N和8S病房,33歲男子入5N病房時,病牀爆滿,他獲安排在老翁的病格外走廊加牀。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說,二人共處一病房是老翁的唯一高危因素。
共用儀器也可感染
袁國勇:暫不肯定傳播途徑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等昨午視察博愛醫院後表示,老翁最有可能是在醫院內、從年輕患者感染,但暫不肯定傳播途徑。他說,老年病人需胃喉餵食、換片等,醫護可能不經意將病毒由一個病人帶到另一個病人;每日共用量體溫、血壓、氧氣等儀器也可致感染。不過他說老翁曾出院,亦有可能從家人身上感染。
不排除再有零星感染
如「8A病房」爆發機率微
至於會否出現2003年SARS時威院8A病房般爆發,袁國勇相信像當年般嚴重的機率很微,因無使用高濃度氧氣或其他呼吸輔助器,但不排除再有零星感染。
醫局:疑間接接觸傳播
病房已停收新症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說,老翁在8樓同一病格內的其他4名病人無病徵,會接受隔離治療。該局昨晚發稿,懷疑病毒有可能透過間接接觸傳播,病人入住的兩個內科病房已停收新症,正留院的74名病人要隔離檢疫和做病毒測試;約150名曾接觸老翁的醫護及職員亦要檢測。博愛一名社康護士於4月2日到老翁家中為他更換胃喉,該護士會被安排入檢疫中心。
袁國勇稱,老翁長期卧牀、需換片,會抽取相關儀器及環境樣本檢測;被檢疫的病人要兩次呈陰性,檢測中間相距7天,才有信心讓病人出院,以免病毒流入社區。
許樹昌:料感染早期 無法測出病毒
33歲男病人首次檢測陰性而被送入普通病房,疑引起院內感染。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許樹昌說,入院者會被抽鼻和喉嚨樣本,準確度很高,估計當時屬感染早期而無法測出病毒,若有病人持續發燒、肺片狀况轉差、白血球及淋巴細胞偏低,應再測試。
許又稱,若有醫護照顧不同病人之間沒徹底洗手,或將病毒帶到老翁處,呼籲醫護照顧不同病人間要洗手並清潔醫療儀器,病人留院期間亦要戴口罩。
本港昨增17宗確診個案,9男8女,年齡介乎6至93歲,累計增至863宗;當中10人曾外遊,7名留學生,另有一家三口遊瑞典、芬蘭回港後確診,包括一名6歲男童。
明報記者
(抗疫新階段)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