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屯馬線一期通車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屯馬線一期於情人節(2月14日)通車,一期包括顯徑和啟德兩個新站,以及鑽石山站的擴建部分。新線路貫通大圍、顯徑、鑽石山至啟德4個車站。港鐵稱,新線繁忙時間約3.5分鐘一班車,日後從大圍至鑽石山站的時間將由17分鐘減至約9分鐘。《明報》記者於2月12日實測,顯徑站往啟德站車程約6.5分鐘 。
港鐵特別職務總經理鄭群興指出,2月14日清晨5時45分會安排一列「頭班車」由啟德開往烏溪沙,其餘班次維持正常。早前港鐵預計屯馬線一期全日客流有7萬至8萬人次,但現時預計或因應疫情而減少。鄭提醒市民,因應疫情,不必急於乘坐頭班車以免人群聚集。
屯馬線一期通車後,啟德一帶居民若要過海上班,可在鑽石山站轉觀塘線,或為觀塘線帶來額外客流量。據立法會文件,若以每平方米站4人計算,觀塘線最繁忙的一段、即石硤尾至太子站,2018年早上繁忙時間載客率已達101%。據政府資料,啟德一帶現有1.7萬名登記選民,有關居民數字未計算未登記為選民的人數,包括18歲以下者。
港鐵表示,屯馬線一期通車後,預計可分流乘搭東鐵線前往九龍東及港島東的乘客,有助紓緩現時東鐵線最擠迫的大圍至九龍塘段。至於觀塘線客量增加,港鐵稱會實施不同措施,包括在繁忙時段盡量加插短途班次行走繁忙車站、改善車站設施、月台管理等,確保觀塘線各車站運作暢順。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柯創盛促港鐵做好分流措施。公民黨立法會議員譚文豪指出觀塘線載客率已爆滿,再多一條線路接駁觀塘線會有很大影響,政府要留意新線通車後對現有車站的影響。
——綜合《明報》報道
◆知識增益
回購港鐵?
運輸及房屋局在2017年6月發布《公共交通策略研究》,指鐵路專軌運行、載客量高、快捷方便,亦無廢氣排放,是公共交通系統的骨幹,專營巴士為主要載客工具,並提供接駁鐵路服務,其他的公共交通服務如小巴則大致擔當輔助角色。
港鐵近年爆出沙中線工程醜聞,亦多次發生列車服務延誤事故。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委員田北辰2018年向政府建議回購港鐵,認為回購後港鐵可專注發展本地鐵路,票價可加可減機制亦可修改,改善票價只加不減的問題。他亦認為應思考鐵路作為公共服務,在無競爭狀態下,是否應由以盈利為目標的上市公司營運。智庫「香港願景計劃」2018年9月發表研究報告亦建議政府回購港鐵股份,指回購港鐵總金額約1000億元,絕對在政府財力範圍內,又建議成立鐵路管理局。
香港運輸研究學會資深會員熊永達則認為回購建議不可行,他指出,曾由港府全資擁有的九鐵的管理質素不佳,憂回購港鐵會歷史重演。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營運最重要,擔心政府回購港鐵股份,港鐵會變相回歸九鐵的「國營年代」,影響效率。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2019年10月被問及會否考慮全面出售港鐵股份令其完全私有化,或回購港鐵股份使其成為公營機構,陳帆稱政府無計劃改變港鐵股權安排。
.屯馬線一期通車(圖)
■模擬試題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中的圖表,描述香港公共交通工具乘客人次的兩個特徵。
↑可以「橫比」及「直比」,分別描述當中的特徵
關鍵字:特徵
→ 港鐵為市民最常用的交通工具
根據圖表,最多市民乘搭的交通工具是港鐵,2014至2018年間平均每日乘客人次最多,而且每年平均每日乘客人次都超過500萬,人次逐年遞升,2018年比2014年上升7.5%,可見港鐵是港人最常用的交通工具。
→ 巴士及小巴乘客人次少
相比港鐵,巴士及小巴的乘客人次較少,以2018年為例,巴士比港鐵人次少近140萬,而小巴的乘客人次更只有港鐵約三分之一。此外,小巴的乘客人次逐年遞減,2018年比2014年下跌2.6%,可見巴士及小巴非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延伸回應題
(2) 就政府回購港鐵(A)建議,可能引起哪些持份者之間的衝突(B)?
↑A:港鐵現時是上市公司,政府持港鐵股份約75%,回購港鐵即政府回購市面上餘下的港鐵股份,全資擁有港鐵,把港鐵由上市公司改為公營機構
↑B:每段須指出兩個持份者及說明衝突點(例如:價值觀、公眾與個人利益等)
‧政府 vs. 立法會議員
就政府回購港鐵,政府及立法會議員可能會產生價值衝突。政府重視公共財政負擔,當初政府將鐵路服務私有化是希望減輕公營服務的財政負擔。若政府回購港鐵,有智庫提出政府需付至少1000億元,而且鐵路營運及管理費用不菲,將加重政府財政負擔。相反,立法會議員重視民生,鐵路為港人最常用的公共交通工具,港鐵票價可加可減機制被指只加不減,使基層受苦,降低市民生活素質。若港鐵變成公營機構,可修改票價可加可減機制,港鐵營運也不再需要以盈利為主導,有助減輕市民財政負擔,改善民生。
‧港鐵股東 vs. 市民
政府回購港鐵可能引起港鐵股東及市民的利益衝突。現時港鐵有25%股份非由政府持有,港鐵股東每年獲派息,一旦政府決定回購港鐵,或損害現時港鐵股東的利益。相反,市民重視個人利益及每日必要的交通支出,現時港鐵票價年年升,有人提出改革票價可加可減機制時,港鐵曾以「保障股東利益」為由拒絕。若政府回購港鐵,並將港鐵變成公營機構,可加可減機制有望更改,市民交通支出可能減少。
‧港鐵 vs. 其他交通工具營運者
就政府回購港鐵,港鐵及其他交通工具營運者可能有利益衝突。現時政府的交通政策以鐵路為骨幹,港鐵於香港的交通發展獲接近壟斷地位,而非鐵路的業務包括物業發展、租賃及車站商務等亦獲大量盈利。若政府回購港鐵,其壟斷地位及業務可能受影響,港鐵可能提出反對。巴士及小巴現時只屬輔助鐵路的角色,有市民批評政府每有新鐵路路線開通,巴士班次即大減。一旦政府回購港鐵,有望減低港鐵與其他交通工具的競爭,以及加強其他交通工具的地位,其他交通工具營運者可能支持此建議。
顧問教師:鄧婉君老師
[通通識 第6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