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署調查:25%公屋戶願購現居租置單位 15年新高
【明報專訊】今年《施政報告》提出加快推售租置計劃下未出售的4.2萬個單位。房屋署昨公布今年公營房屋住戶調查結果,發現約25%公屋戶考慮購買現居的租置單位,比例創15年來新高,但願意購買綠置居的僅16%,低於兩年前的18%。有房委會委員認為,相對新居屋及綠置居,租置單位面積較大,售價對公屋戶而言較能負擔,促房委會研究盡快推售餘下租置單位。
根據房委會今年調查發現,對於公屋戶購買資助單位的意向,約25%居於租置單位者稱,會考慮購買現居單位,平均每4戶有1戶願意購買,是2004年以來的15年新高,對比2017年調查的19%亦顯著上升。
至於其他資助出售單位,18%公屋戶考慮購買新居屋單位,較2017年的15%高;考慮購買綠置居的公屋戶有16%,較2017年的18%為低;至於二手居屋則有10%公屋戶考慮購買。
黃遠輝:反映公屋戶較難負擔新居屋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認為,調查很大程度反映目前樓價高企下,不少公屋戶未必負擔到新居屋、甚至是綠置居,反而租置較能負擔,而且租置單位相對較綠置居大,相信有部分以往有意選購綠置居的公屋戶,寧願退而求其次選擇較舊、其現居的租置單位。
房委會委員、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表示,有意選購租置單位的公屋戶比例創15年新高,反映租置仍具吸引力,相反綠置居的吸引力下降,而且新富戶政策2017年推行,一定程度上逼使富戶有意選購現居單位。他建議房委會加快步伐推售剩餘租置單位,以回應公屋戶訴求。招國偉稱,除自然回收外,亦可考慮透過調遷或經濟誘因,加快回收租置單位。
另一名房委會委員柯創盛認為,相對租置單位,綠置居售價較高,且綠置居項目「納米化」,不符合2、3人家庭對較大生活空間的渴求,故公屋戶更偏向租置單位,促請房委會積極研究全面重推租置計劃。
另外,房屋署檢視去年7月至今年6月期間,2.05萬名獲編配公屋的一般申請者輪候時間,當中8800名申請者輪候時間逾6年,佔43%。房署分析後發現,該8800宗個案中,71%及61%個案分別是更改所選地區及住戶資料,導致影響輪候時間;有17%拒絕接受獲編配的單位,15%則是未能符合入息資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