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撰文指公屋減貧率勝綜援 羅致光:增公屋供應可加強扶貧效果
【明報專訊】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昨發表網誌,表示出租公屋減貧率3.5%,較綜援減貧率的2.5%還要高,認為若增加公屋供應,可加強扶貧效果。不過,現屆政府房策以置業為主導,羅致光在網誌稱,自置物業比例高低是社會穩定的因素之一,並說香港的自置物業比例僅51%,在可比較的51個地區中排行尾二。
料2018年綜援脫貧效果續降
羅致光昨在網誌中表示,去年下半年起要求勞福局與社署探討如何改善綜援,原因在於綜援的減貧率有下降趨勢,由2014年的3%,下降至2016年的2.8%及2017年的2.5%。他稱,綜援減貧率降低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領取綜援人數逐年有輕微下降,另一是由於綜援金額是按通脹調整,貧窮線則按住戶收入調整,由於過往數年的住戶收入升幅高於通脹,結果使綜援可令住戶脫離貧窮線的機率下降。他預期,今年稍後公布的2018年香港貧窮情G數字,綜援脫貧效果將進一步下降。
他稱,若計算出租公屋間接資助作用,其減貧率達3.5%,較綜援的2.5%還要高,認為增加公屋供應便可加強扶貧效果。他又稱,不少研究表示自置物業比例高低,是社會穩定因素之一,並引述新加坡自置物業比例為91%,屬全球第二高;而香港自置物業比例只有51%,在可比較的51個地區中排行尾二,認為因資產通脹帶來的財富不均加劇,在香港的影響遠高於新加坡。
房委會委員招國偉認為,不同階層有不同住屋需要,但在目前公屋輪候時間5.4年下,房委會首要工作是增加公屋供應,在改善公屋輪候時間後,才可研究增加其他置業計劃,例如綠置居等的每年比例。他並稱,新加坡政府會資助市民置業,但本港卻無太多協助市民置業的措施,加上社會環境與新加坡不同,認為難以制訂自置物業比例。他亦擔心在房屋供應不足下,制訂指標只會影響公營房屋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