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9.12
    星期四

時事議題:警民關係變化

[2019.09.12] 發表
反修例風波持續,警民關係愈趨惡化。圖為2019年8月14日,深水龑N街衣活動中,有人向警署射激光,有警員用擴音器向外叫「你]知道你]自己做翵あP黑社會無分別啦嘛」等。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最近接連發生的衝突中,時常出現警員和民眾互相指罵、攻擊,反映警民關係緊張。有人多次發起集會,支持警察,認為示威活動為警察增添了很多壓力,但也有人批評警員濫用武力。究竟緊張的警民關係如何造成?這帶來什麼影響?

警民關係現G

2019年8月,《明報》委託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做第三輪民調,民調於8月7至13日以電話隨機訪問842名15歲或以上市民,就市民對警方的信任程度,以0分為完全不信任、10分為完全信任計,信任度為3.08分,較6月中跌1.36分。

◆警民關係緊張的成因

(1) 政治氣氛轉變

有指在政治事件中警察成「磨心」,影響警民關係。研究警政的學者、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何家騏指出,回歸後市民不滿中央或港府政策時上街抗議,陸續出現政治矛盾,從民調結果來看,市民對警隊滿意度在走下坡。他說修例只是民情爆發的導火線,由立法會議員DQ(取消資格)事件、佔中9人案等,有市民質疑執法者及司法機關是否公正,警方是最前線的政府「代理人」,首當其衝承受民情反彈。

(2) 社運模式轉變

社運模式的轉變亦影響警民溝通模式,加深警民矛盾。何家騏指出,2014年佔領運動後,警方會與集會或遊行主辦方溝通;但到2019年,新世代提倡抗爭「無大台」,警方不知找誰協調,彼此溝通更少,形成惡性循環。

(3) 仇恨言論

反修例運動中,警民彼此的仇恨言論增加相互敵視。如有市民形容警察為「狗」、「黑警」等,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林志偉則兩度於書面聲明中形容示威者是「蟑螂」。2019年8月民間記者會發言人高小姐稱有警員於現場稱呼示威者「禲v,認為是如希特勒納粹政權屠殺猶太人時的去人性化做法。有警員家屬指有人在紀律部隊宿舍外牆塗鴉「禍必及妻兒」,覺得受恐嚇。

(4) 市民質疑執法不公、過度用武

針對有民調顯示市民對警隊信任日低,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相信,2019年7月21日元朗白衣人施襲事件等執法爭議,是市民對警方信任度下跌的主因。據8月《明報》委託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做的民調,67.7%市民認為警方在衝突場面中使用過度武力,認為示威者使用過度武力的則有39.5%。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立葖出,若政府不正視及回應警權和濫捕問題,警民關係無法修復。

◆相關影響

(1) 影響警隊日常執法

警民關係緊張下,警方執行日常職務時的困難增加。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謝振中於2019年8月13日舉例稱,有多個與反修例事件無關但執勤受阻例子,例如有警員處理爆竊案時欲查看閉路電視卻遭住戶質疑,被迫作罷。專欄作家鄭立指出,市民普遍對警察不信任與反感,或促使市民消極的不配合和不幫助警方。

(2) 社會撕裂

警民關係惡化,令社會不時出現對立。如2019年8月九龍區室內體育館男子籃球聯賽「M League」發帖稱,拒絕現役警察出席聯賽賽事,「直至警察濫暴及行使超過自己職權得到追究問責為止」;而父親任警察、27歲的陳先生認為不少人將警察標籤為壞人,盼市民勿以偏概全。另有警察妻子與丈夫持相反意見,擔心事件持續會導致家庭破裂。

(3) 衝擊社會秩序

有市民因認為現行制度未能適當懲處違規警察,而以「非制度方式」對警員報復,亦有持不同意見者提出「反報復」,對社會秩序構成威脅。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黃繼兒表示,近日關於反修例的「起底」個案數字上升愈來愈急。私隱署由2019年6月14日至9月4日中午期間,主動發現及接獲共1057宗相關個案。黃繼兒指早期「起底」個案多數涉及警務人員和其家屬資料,但近期涉及非警務人員的個案比例有上升,約佔一半,包括政府官員、議員、示威者等。

◆監警制度及警民關係(圖)

■模擬試題

◆資料A:圖表

投訴警務人員數字(見表)

◆資料B:報道節錄

本港投訴警察的制度分兩層架構,所有對警察的投訴先交由警務處投訴警察課處理及調查,待投訴警察課完成調查後,再將「須匯報投訴」的調查報告及資料交予監警會審核。

監警會沒有獨立調查權,有意見認為該會對處理警員投訴無足夠約束力。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兼監警會前委員張達明在2014年指出,監警會在調查案件及傳召證據上均有限制。監警會主席梁定邦於2018年6月表示,監警會直接調查投訴的做法「暫不可取」,「如我們直接處理所有投訴,或會與投訴課的工作有所重複」。

監警會副主席、建制派立法會議員謝偉銓2019年6月表示,根據相關條例,監警會的確可作主動調查。他指過往亦有案例,曾檢視程序後向警方提出意見;警方收意見後會檢視,大部分情G下都會改善。

資料來源:綜合報道

◆資料C:持份者意見

示威者A:市民曾就反修例多次和平遊行,縱有200萬人上街,政府亦沒聽到訴求。2019年7月1日衝擊立法會是「官逼民反」、「市民不向政府施壓,政府當你無到」。 警隊高層B:(回應2019年7月7日警方在旺角清場時,有警員出言挑釁示威者)過去數周示威密集,前線警員感覺疲勞轟炸,處於高壓環境時,情緒難免起伏。承認警員有「講錯洁B做錯洁v,惟望外界易地而處。

警員家屬C:有警員或家屬想法極端,不當示威者是人,說他們是禲C我與丈夫立場不同,再傾會離婚,只能在他每次執勤前好言提醒,用適當武力執法。 行政會議成員D:政府早已回應市民訴求,問題是公眾接受與否。正常的示威遊行是公民權利,應尊重表達,但表達後是否政府一定按你想法行事?這亦不可能,要(訴求)能夠做到才行。

資料來源:綜合《明報》報道

◆資料回應題

(1) 描述資料A所顯示有關投訴警務人員情G的兩個特徵。

(2) 根據資料B及就你所知,指出監警制度引發的一個爭議。

◆延伸回應題

(3) 「警民關係如何影響香港市民的生活素質?」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作答。

(答題指引見另文)

■相關概念

人權(human right)

集會自由(freedom of assembly)

警權(police powers)

法治(rule of law)

[通通識 第592期]

更多教育
爆point大全:香港可受惠?大灣區規劃
【明報專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包括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區,以及廣東省深圳、珠海、廣州、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和肇慶9個城市,各地發展定位... 詳情
漫畫拆解:做兼職搵錢至上?
【明報專訊】解讀漫畫 漫畫顯示兩種兼職工作,圖左為兼職女友,圖右為快餐店員。兩者旁邊各有一名白色人物,意指顧客,他們對服務有不同反應,... 詳情
觀點與角度:智慧燈柱與個人私隱
【明報專訊】政府2019年中起在多區安裝智慧燈柱,引來公眾反彈,部分人擔心智慧燈柱將成為政府監控市民的工具、燈柱收集數據和影像會侵犯私隱等。... 詳情
每周焦點
【明報專訊】■8月22日 世衛:食水微膠風險低 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就食水含微塑膠發表報告,表示根據現有資料,目前微塑膠的水平似乎未... 詳情
韓國「OPPA」  誰都能叫?
【明報專訊】韓劇中常聽到女主角叫男主角「oppa」(發音類似:餓爸),即「哥哥」的意思,對不同年齡的人有不同稱謂是韓國長幼有序的傳統文化。今...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