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沒資格阻止「被喚醒」學生 一撐罷課一有保留 同引魯迅《吶喊》鐵屋子比喻
【明報專訊】莘莘學子今日開學,在這個新學年,校園的讀書聲中,多了風聲雨聲。暑假完結、抗爭未息,學界發動罷課,戰線由街頭延伸至校園,中學也響應。中學教師S與K,連月在衝突現場「執仔」,心志堅定;來到復課前夕,卻忐忑迷惘:並非擔心學生罷課「荒廢學業」,而是不知如何教好這堂現實的「政治課」。同任教中文科的二人,不約而同想起魯迅《吶喊》中「鐵屋子」比喻,看蚞ル穻釵p文中「被喚醒的人」,S及K說不忍叫他們繼續「裝睡」,也無法搪塞一句「不知道」,回應學生對公義的詰問。
一憂只「送頭」 一佩服勇敢爭公義
罷課未開始,輿論戰先打,教育局、辦學團體早言反對:罷課會影響學習、學校不應搞政治……對罷課的取態,S略有保留,「兩百萬人上街,都得不到政府回應,何G是一班中學生?」S最怕學生被「起底」攻擊,甚至面對學校處分,「送頭」卻換不到成果。但她稱坊間以「保護學生」反對罷課「說法很無力」,「若連溫和表態都被禁,學生唯有上街,是否更危險?」
作為反修例的同路人,K對罷課「怎會不支持?」他引用魯迅名句:「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疰a這鐵屋的希望」。K說:「社運向來是『無中生有,一生二、二生三』,有人牽頭才會成功」,若學生深思熟慮、父母知情,願承擔後果,不能阻止。他自問「沒有資格阻止」,只會佩服學生有勇氣爭取心中公義。
「沒資格阻」這四個字,也出現於S之口,「學生衝到最前,有危險,我會勸,但沒有能力、也沒資格阻」。
不認同「暴力」 惟難言對錯
問到示威不斷「升級」、堵路以外,甚至擲汽油彈,若教師不譴責,是否煽動「暴力」?二人同稱個人不接受這些行為,但認為不能單用「對錯」評價,S問「示威者開始時和平,發展至今日的地步,政府警察是否沒責任?」K說凡有可能令學生涉險的,教師全都要說「是錯誤的」,「就算是文學作品,也有民眾起義,反抗暴政,學生都可能受啟發,反政府,都是危險,這些課文內容是否都要譴責?」他形容,若審查去到如斯地步,「只是思想的退步」。
談勇武被說服 感社會看輕學生
在大人的世界,少年搞政治容易「熱血上頭、只懂向前衝」,S認為社會太看輕「後生仔」,S的學生也組織罷課,會先收集校內意見、安排罷課外其他表達渠道等,「表現得有想法、很成熟」。K說「學無前後,達者為師」,相比年齡,自己更會用心智判斷學生是否成熟。K曾與學生討論為何選擇「勇武」,被對方說得「心服口服」,他憶述學生說,因各種不合作運動都難吸引大眾參加,「如大家都不接受當無事發生,就只有繼續施壓」,「和理非」難升級,便只有勇武一途。
批教局籲答「不知」違教育本質
教育局曾發出開學指引,提及教師被問及社會情G,可以「不知道」回應。K與S這指引違反教育本質,K說教師天職是「傳道授業解惑」,這場運動中涉及不同觀點以至價值觀討論:警察執法是否就是正義?違法爭取公義是否應該?「與其讓學生從父母朋輩網絡零碎接收資訊,何不是由教師梳理、多角度帶領學生討論?」
在不同時地受訪,S「隔空」表示認同,她說校園是社會縮影,不是象牙塔,在這動盪大時代,誰能置身事外?
明報記者 高卓怡
(反修例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