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出口中國產品面臨被禁風險
【明報專訊】中國禁加拿大兩大出口商的芥花籽引來公眾關注,但有分析指出口其他產品的業者也在近月面對挑戰,指凡需要許可證才可輸入中國的產品都具風險。
國際商業律師庫拉特(Didier Culat)接受本地一商報訪問時表示,任何需要許可證才入口到中國的產品都具備風險,在本國出口產品的名單上,不少農產品可被列作需要「額外監察」,將來可改列入現與芥花籽同類的受禁止類別;加拿大的芥花籽被指有「衛生風險」而被禁。輸往中國的多種重要加拿大產品包括植物食品(籽油、大豆和澱粉)、肉類、礦產(金屬和燃料)、木材和部分製成品(如龐巴迪飛機)。
以煤為例,其可被指屬於會破壞嗅氧層的產品。中國及澳洲經歷了兩年的關係惡化後,於今年2月中國大連港口無限期禁止澳洲的煤入口,而為全年餘下時間的整體入口量也設有上限,最多1200萬噸。另有媒體指,澳洲煤即使經其他中國的港口入境,清關的日子需要40天或以上。
報道指,本地的中國專家提及過,挪威曾也在2010年遭受類同對待,當年挪威給劉曉波頒發諾貝爾和平獎。中國在同年大幅減少入口挪威三文魚,指稱理由是漁類某些病毒會對中國的捕漁業帶來潛在威脅。三文魚是挪威第二大出口產品,有關貿易在2018年才恢復。
多大芒克國際事務學院(Munk School of Global Affairs)副教授Lynette Ong認為,兩國糾紛有可能持續更長時間,而華為事件根本性地改變了兩國雙邊關係,而經濟體系較小的加拿大在短期內卻只有很少選擇。
她續說,預計雙邊關係會持續緊張一段短或中度的時間,這意味加國政府需要考慮如何能長遠策略性地與中國交手。
卑詩大學亞洲研究院榮譽院長肖逸夫(Yves Tiberghien)指,韓國的一次經歷是加拿大最貼切參考的例子,因為該事件同樣地是一個較小的國家夾在中美之間。他所指的是中國在2016年對韓國的經濟報復;當時韓國政府同意美國在國內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部署激怒中國,因為中方指導彈有可能會越過中國領空。此後,韓國數間公司及工業成為打擊的目標,中方又暫停一些旅遊計劃去限制中國人民可出遊韓國的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