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6.07
    星期五

捕捉星際暗雲 中科院首見恆星誕生

[2019.06.07] 發表
隱藏在圖片左上方塵雲後面的年輕恆星,噴射出來的物質以每小時一百萬公里的速度撞擊周圍的環境。(取自微博@天文在線)

【明報專訊】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科研人員近日捕捉到星際暗雲的誕生,這是人類首次觀測到正在誕生的分子暗雲。這項工作從2003年開始,直到最近才第一次找到顯示分子暗雲正在形成的明確[象。這個暗雲約有600萬年的歷史,卻還是暗雲中的「嬰兒」。

一篇題為《星際暗雲的誕生被首次捕捉到》的文章近日在美國《天體物理雜誌》發表,《自然》雜誌將其選為研究亮點予以介紹。研究小組使用位於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觀測宇宙中的暗雲。他們發現了一個暗雲的原子氫的「外殼」正在被轉化為分子氫,這意味著首次探測到暗雲的誕生。

文中稱,宇宙中最小、最基本的分子是在兩個氫原子鍵結合形成氫分子時所產生的。但由於很難將原子與其對應的分子氫區分開來,分子的形成難以直接觀測。恆星形成於星際分子雲中。因此氫原子轉化為氫分子的過程是宇宙可視結構形成的關鍵起始步驟。

美國天文學家法蘭克·德雷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提出著名的「德雷克公式」,描述了「銀河系以內存在的智慧文明的數量」依賴於銀河有多少太陽系,每個太陽系有多大可能有地球,每個地球有多大可能形成生命等等。

這個公式的第一項就是銀河系內恆星形成的速率,要想明確這一項,必須掌握原子氫轉化為分子氫的速度。此次研究完成的正是這一步驟的測量。對氫分子形成速率的進一步分析,表明這個暗雲大約有600萬年的歷史,是暗雲中的「嬰兒」。據內媒報道,論文作者、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李菂表示,他們發展了一種觀測方法,並命名為中性氫窄線自吸收(HINSA)。對於這項觀測的科學意義,他解釋,研究出氫原子到氫分子的轉化快慢,才能整體上約束銀河系恆星形成的速率,進而判斷銀河系存在生命的概率。

李菂表示,今年9月即將通過驗收的FAST射電望遠鏡相關科學能力更強、深度更深、覆蓋銀河系更全面,在FAST的兩項「巡天」計劃中,都有關於HINSA的研究內容。以FAST觀測數據為基礎的首篇研究文章也已經完成,預計發表在《天文和天體物理學研究》雜誌上。

更多中國新聞
河南端午食槲包代x
6月6日,河南D川老君山,由數千枚手工槲包繪製而成的「飛龍在天」亮相,民撲譕茈阱s祈福納祥保平安迎接端午節的到來。據介紹,在河南D川,人們歷... 詳情
王金平不參加國民黨總統初選
國民黨中央總統選舉提名協調小組昨分別與台灣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及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會面。王金平在會後宣布,將不參與國民黨黨內總統初選,他表示,「... 詳情
政經帳一起算 新京報原社長受查
【明報專訊】新京報社原社長、北京市文化投資發展集團總經理戴自更(圖)近日被北京市紀委、市監察委帶走調查。兩名獨立消息人士向本報稱,戴被監察委... 詳情
【明報專訊】港珠澳大橋自去年10月開通以來,迅速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黃金通道」,大橋邊檢站昨日介紹,大橋珠海口岸客流車流持續增長,截... 詳情
【明報專訊】浙江溫州女子小敏去年與丈夫在當地醫院接受人工受孕,期間丈夫因病去世。她要求醫院解凍胚胎繼續移植,但院方以不符合法律規定拒絕。溫州...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